爸爸妈妈抓狂中
(2010-04-26 10:55:19)
标签:
杂谈 |
职业与学校有些瓜葛,朋友们于是觉得只要我开开口,送个孩子进个什么学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实不然,就是厚了脸皮叨扰了相熟的校长,得到的答复多半是“如果是你的孩子……”不是每一个朋友都能理解我的难处的,那位著名的钱先生,在我明确告知我无法兑现他的要求后,含沙射影地说我藐视他的名气。
全都是家有小学毕业生的爸爸妈妈,他们或者是我的朋友,或者是我朋友的朋友,或者是我亲戚,或者是我亲戚的同事……拐弯抹角地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找到我,希望我有能力帮助他们的孩子进入本埠民间公认的好初中。
1996年,本埠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官方一点的说法,叫做“取消市区重点初中,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以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新政”推行十多年来,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吗?只听闻和目睹奥数班越办越兴旺、英语的星级考试起步越来越早,才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被要求写小作文,一些名牌初中的小五培训班已经下探到四年级,名曰预备小五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了吗?名牌初中们一声令下:要进我们学校的孩子请家长把孩子的材料送到学校供我们遴选。瞧吧,还没有完全成为社会人呢,小人的简历倒有厚厚一叠。材料送到了学校规定的地方,爸爸妈妈不塌实,谁又能弄得明白学校要不要一个孩子依据在哪里?于是,动用所有的社会关系争取跟学校的校长接上茬。都十多年了,此时此刻的热门学校的校长能坐在校长室里随便让你找到吗?于是,每年的四月末五月初,家有小学毕业生的爸爸妈妈抓狂中。
我们单位的小A 今年儿子小学毕业。她不需要找我,除了我能办到的事情她未必办不到外,她的儿子很优秀。我是怎么知道的?特别是今年以来,她几乎每天午饭后到我们大办公室来跟我们分享她儿子的学习进程。那是一个多么乖巧的男孩呵,从学校回家后一刻也不会浪费完成学校的作业,这以后,就对付各种各样参考书,这些参考书中,一些是我的同事给买的,一些是孩子看见班里的其他同学有要求爸爸妈妈买的。奶奶看着孙子如此辛苦有些不忍,把他拉到窗前指着窗外正玩得满头大汗的一群孩子说:“去,跟他们一起玩玩去。”那孩子,几秒钟后摇摇头回答奶奶:“不,这样看看就可以了。”说罢,回头做作业去了。有这样的孩子,妈妈心中的愉悦不言而喻,所以,每天她过来讲她儿子的故事,我们说其中不无得意的成分。随着孩子进什么初中尘埃落定的时间越来越近,当妈妈的再讲儿子的事情,焦虑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安慰:这样优秀的孩子,什么学校不要呵。没用,她问:某某学校呢?那所学校是传说中本埠最好的一所初中了,她这样问我们,我们谁敢说什么?只是提醒她回家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
这个孩子已经焦虑了。我是在她的叙述中无意间捕捉到的这个信息:她孩子,咬手指甲,十个手指的手指甲都给咬秃了。天呐,这是焦虑症的典型症状嘛,心理学书上有这样的表述:爱咬指甲,反映了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小A的孩子,不存在不被关注的可能性,而是爸爸妈妈的过度关注导致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好孩子嘛,从上学的那一天起一路好下来生怕哪一天一个闪失不像以前那么好了,爸爸妈妈会不会因此呵斥自己?于是,他紧张得以咬手指甲的方式进行情绪转移。看看书上的表述我们就可以知道,紧张的情绪做爸爸妈妈的不及时帮助孩子舒缓,会怎样?会变抑郁、居丧、自卑——所以,如果可以,我很想对小A说:你孩子咬手指甲的问题比进什么学校严重得多。
我不说,是因为我明白,被进一所好初中的社会思潮裹挟得很抓狂的爸爸妈妈,会认为我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与其让爸爸妈妈们在无序中抓狂,不如恢复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拿成绩说话,最有说服力。至于考什么怎么考,不是还能商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