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佛也有橙色时

(2010-02-19 21:01:31)
标签:

杂谈

小二是我最喜欢的雷蒙德·卡佛小说的译者了。读到小二译本的末尾,才知道他跟我一样,遇到苏童选编的《影响了我的二十篇小说》才第一次读到卡佛。可是,对苏童喜欢的《马辔头》,我一点点感觉都没有,倒是钟情于苏童同样喜欢的《伤心咖啡馆之歌》和《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当雷蒙德·卡佛以及他的极简主义在知识圈里渐渐由温暾到炙手可热时,与我同时知道美国那边还有一个叫雷蒙德·卡佛的写小说的小二,业已成为卡佛小说最佳的中文代言人,我除了讪讪一笑外,还能安慰各位以小说为唯一创作目标的作家们: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你能写出来。

《夜校》、《主意》、《把你的脚放在我鞋里试试》、《信号》、《哈里之死》、《学生的妻子》、《严肃的谈话》、《真跑了这么多英里吗?》……这些能在网上读到的由小二翻译的卡佛的小说,看起来是个庞大的“部落”,可你只要心无旁骛,读完这些篇什,一个下午足够了——卡佛的小说,总是两三千字就能把故事从开始说到结尾,最长的,也就五六千字,极简主义,从字数上删繁就简,是个开端。真正含义上的极简主义,用小二的话说,就是“卡佛的小说戏剧性不强,叙述平淡而有节制。小说的用词和句式都很简单,极少使用修饰性的词汇,侧重暗示性的叙述,避免过分的渲染”,这是从创作手法上理解极简主义,从内容上看,卡佛的小说执著于夫妻关系,包括不忠、破产、酗酒和缺乏沟通等等,几乎是每一篇卡佛小说的主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篇目?卡佛除了会给角色不一样的名字外,每一篇小说中夫妻关系之所以紧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你用一个下午通读网上能够读得到的小二的译本,你会觉得单调。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摇曳生姿的背景,女主角一般半老徐娘,男主角一般邋里邋遢,这些,都会让你这个下午的心情会随着阅读的进行而越来越沮丧。更加上卡佛推进小说从来喜欢用夫妻间不咸不淡的对话,这个,会让你产生疑惑:我们家里夫妻之间也这样用闲话把时间打发了,这难道也是小说?所以,《东方早报》用了一整版记录了他们的一个朗读活动叫做《当我们谈论卡佛的时,我们在谈论些什么》,沪上的作家、专栏作者、评论家们对卡佛的溢美之辞犹如水管里的自来水,一拧笼头就哗哗地流下来,读着这些花一样的赞誉,我产生了进一步的疑惑:他们说的是真话吗?

我以为,作为艺术的文学,应该是能够带给读者光明和信心的东西。哪怕是自然主义的左拉,把巴黎的贫穷和娜娜的苦痛那么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照样能够被文学的光芒照拂着,继而对现世充满感慨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对文学的依赖在卡佛的小说里却找不到依托,是因为经年累月平淡无奇的庸常生活磨掉了我对文学的敏感吗?由卡佛小说带来的沮丧又深了一层。直到读到了毛尖的一句话:“当我们的生活处于相对温暖期时,不一定懂得卡佛;到了2010年,我们显得更为不安全了,读到一个本意破碎荒凉的东西,却感觉到了温暖。”我有了再次自嘲的理由:到了2010年,感觉迟钝如我就是陷入了不安全之中都不自知,所以,面对卡佛小说是只读到了小说没有读到小说里的卡佛。

那就假以时日吧,这当中包含等待小二新的译作。由肖铁翻译的《大教堂》里不乏温和的篇章,比如《好事一小件》。生活尽管不怎么待见卡佛,但卡佛笔下的生活时不时有橙色的阳光——我想,这才是我们的生活还需要文学的道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