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迷恋老电影,因为那不是传说
(2009-12-25 10:50:42)
标签:
杂谈 |
前天上午,收到好友二锅头的一个链接。我打开一看,是著名电影演员顾也鲁逝世的消息。于是,我们之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二锅头:他的电影我看了不少。
我:哦。看样子我们同年龄。
二锅头:差不多。我看过顾先生不少影片,《女理发师》、《51号兵站》、《老兵新传》、《难忘的战斗》等等。
我:袖珍小生,曾经那么喜欢过。他靠的是内力。
二锅头:是呀,现在那些演员叫什么玩意啊。
我:我特别喜欢《女理发师》,那才叫喜剧呵。
二锅头:非常有名的片子,现在孩子都不知道了。应该多放老片子。还有仲星火先生演的《今天我休息》,简直是难得的好片子。
我:我见过银幕下的顾也鲁先生,众人之中你根本看不出他是演员,一上银幕就独具风采。
二锅头:真的呀!
我:《羊城暗哨》里的冯哲,哎呀,没有语言可以形容的男人!想到他死于非命,到现在了心还会隐隐痛。
二锅头:我也很喜欢冯哲,太帅了。《羊城暗哨》百看不厌。人家冯哲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
我:《不夜城》我也喜欢。孙道临不是他们那拨中最好的,我指的是天赋,但真的把演员当事业。
二锅头:我喜欢孙道临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
我:瞧瞧,我们在说什么?人老了,弦也调不准啦。
二锅头:经典台词!《洪湖赤卫队》!
我:中午跟孩子们说起《鲜花盛开的村庄》里的600工分,他们全体茫然。我说等我退休了跟你们慢慢从头说起。
二锅头:哈哈,代沟了。人家现在看的都是好莱坞特技大片!
我:不承认也是事实,我们的电影在节节败退。《三枪》?好意思示众!
二锅头:贺岁片我基本不看,不浪费时间。
我:所以总是在网上找小制作看.。不过也会碰到烂片,就特别郁闷。
二锅头:当年演《人证》、《追捕》万人空巷。《远山的呼唤》。《生死恋》。现在日本也没啥好片子了。
我:《莆田进行曲》。日本电影也穷途末路,近几年,也就《入殓师》了。对,还有《兆治的酒馆》。
二锅头:《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
我:记得我大四一个人躲进电影院看的《兆治的酒馆》,看到泪流满面。
二锅头:《莆田进行曲》感人,滚楼梯那场戏!
我:奇怪,都那么多年过去了,那场景真的是历历在目。
二锅头:好片子就是这样的。这才叫艺术。现在都是耍猴。
我:没错!
两个快要老的家伙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跨越了北京与上海的距离神聊了一通老电影的好。因着驾鹤西去的顾也鲁先生,我们织就了一条通往老电影的记忆索,一部部流光异彩的老电影恍若长明的微火,闪闪烁烁。不是吗?说起我们共同的电影记忆,竟不用想,这些电影里的人和事竟像长在了我们的脑子里。让我惊恐的是,下了线我检索近来看过的大片,《泰坦尼克》、《黑客帝国》……这些年看过的许许多多电影——去电影院看的和在家看的碟片,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是我老迈了还是只有老电影才雁过留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老先生一联感慨命运不可测但可感知的诗句,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意境渺远的成语“雪泥鸿爪”,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长驻人心的艺术佳品,一定是能让你蓦然回首的那一个。
可是,贺岁片犹如噪音巨大的列车,正轰隆隆向我们驶来……这是一个聒噪的时代,这是一个焦躁的时代,这是一个急躁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