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这么疼吗?
(2009-04-27 21:25:59)
标签:
文化 |
贴一篇旧文
接连看了两部讲述少年成长故事的小说《小牲口》(丁丁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和《追随她的旅程》(路内著,《收获》杂志长篇小说专号2008年春夏卷)。
无非是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迷茫、失落、痛苦和不知所措,可是,在《小牲口》和《追随她的旅程》中,没有了秦文君的温婉、杨红樱的机智以及“花衣裳”组合的梦幻,有的是尖锐的叫嚣,犹如铲子狠狠地刮在铁锅上。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呵。
初中生耿穗穗是《小牲口》的主角。通过耿穗穗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谁?动辄与同学拳脚相向的留级生李大伟、阴鸷的张扬、颇有心计能“审时度势”的赵博以及被同学的流言蜚语“淹”死的宋斯文、被同学们“揉搓”死了的智障小姑娘郭婷。
你也许要问,这些孩子就是生活、学习在我们的校园里的初中学生吗?别忙着惊诧,《追随她的旅程》呈现给我们的,比起《小牲口》更加残酷:打架、斗殴、抢劫以及混乱的男女关系……不错,路小路(《追随她的旅程》中的主角)要比耿穗穗他们大了几岁,也只是技校学生呵,难道他们不正走在由少年通往青年的小径上吗?
这两部小说,让我久久地淹没在这样一个问题中:现在的少年,成长的过程就这么疼吗?我的职业让我似乎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工作单位是上海中学生报社,先记者后编辑迄今为止已经跟中学生打了十多年交道。要说这十几年中没有遇到过与《小牲口》、《追随她的旅程》所描述的故事相仿的人和事,我说的就不是真话,可是,与困扰学生的课业负担、没着没落的青春期躁动以及难以消弭的与长辈之间的代沟比较起来,那实在是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就不能成为小说的素材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接二连三地遇到如此残酷的少年成长小说,让我这个坚信中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抢劫只是小概率事件的人也慢慢产生疑惑:《小牲口》和《追随她的旅程》描写的是中学生活的常态而非个案!走笔至此,我不禁胆战心惊,因为我的孩子也是中学生,从明天开始,我看着他迎着阳光走向学校时,身心还会松弛吧?猛然间,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发条橙》。那电影虽说是经典我却没有能力看完,少年肆无忌惮的暴力叫我心悸,半途而废之时我庆幸那故事幸亏发生在彼邦。想不到,我们的作家这么快就把应该还是孩子气十足的校园生活撕扯得血肉模糊呈现给读者了。好在,忙于生计的家长基本无暇关心小说,尤其无暇关心还成不了主流的少年成长小说,不然,他们会因为自己孩子成长在疼痛中而惴惴不安,从而不再是抱怨而是痛恨我们的学校教育。
发表于2008年10月19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