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电企业迎来生死大考

(2009-01-07 09:46:02)
标签:

白电企业

生死大考

金融危机

twice

中文版

袁茂峰

2008年度盘点

it

分类: 家电中国

白电企业迎来生死大考

美国《TWICE》中文版(《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袁茂峰

 

受到近期铜、铝、钢材、塑料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接连下降,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涨、出口产品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在内的许多白色家电企业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而一些企业的高库存现象,在这一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信用紧缩重压下,使上述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一切都是铜、铝、钢材、塑料等主要原材料过山车一般价格疯狂惹的祸。

“由于家电企业的原材料基本都是提前采购,原材料价格走势反映到终端产品都会有一段周期,因此,当前白电厂商的库存产品几乎都是高成本时期生产的产品,如果这些库存不能迅速被市场消化以获取回笼资金,厂商将无法享受到现有原材料降价带来的成本优势。再加上金融危机和信用紧缩的双重压力,将会有相当一大批企业支撑不住。”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如此说。

 

高库存迎来生死大考

 

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中国白电业同样难以置身事外。

2006年到2007年初,铜、铝、钢材、塑料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导致许多白电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痛定思痛,为了不致于在接下来的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过程中,使产品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低,不少白电企业一口气采购了大量的铜、铝、钢材、塑料等原材料,受此影响,不少铜、铝、钢材等材料生产商,亦大量买进了相应的矿砂石……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中开始,随着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海啸,欧美等地的企业纷纷收缩战线,国际市场上铜、铝、钢材、塑料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这一次,大量的原材料采购,成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尤其是空调厂商,受今年的多雨天气影响,行业的库存今年到了1500万台,从调整的深度和时间长度来说都是过去4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同时结合2008年白电出口急剧萎缩,许多人认为2009年的出口难度很可能比2008年还更大。尤其是空调,依赖于国内城镇、国内农村、出口三元市场,空调出口占到国内销售超过50%。中华商务网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08冷冻年度,格力与美的的库存量分别为471.34万台和320.34万,海尔的库存量仅为23.2万台。(详情见《白色家电危机四伏》,2008年10月5日《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第6版,作者:袁茂峰,栏目:第一视点)。

出口受阻、内销不畅,业绩大幅下滑成为白电业共同的难题,由此导致的资金周转压力考验企业生存。而这种高位库存,或许将成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种经济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企业要想消化库存,就必须降价。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白电企业的原材料基本都是提前采购,原材料价格走势反映到终端产品都会有一段周期,因此,当前白电企业的库存产品几乎都是高成本时期生产的产品,如果以降价手段来消化库存,将蒙受巨大的损失。而如果不降价,靠自然销售,高位库存早晚会将白电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因此,在白电行业,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消化库存是找死,不消化库存是等死。那么,在找死与等死的两种选择之中,企业们到底选择哪种“死法”?

 

抓住机遇做好国内市场

 

如何过冬,如何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安然无恙,成为许多企业苦苦思索的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及时跟进市场,降低零售价格,迅速消化库存以获取回笼资金,充分享受现有原材料降价带来的成本优势,改变公司结构及减少工作流程,减少资本性的投入支出,加大在研发渠道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市场竞争力,是当今白电企业的无二法则。

产业专家刘步尘则表示,家电企业采用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裁员、降薪及减产等方式控制成本。目前这些措施已被许多IT企业所运用,据他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家电企业将迎来一场减产裁员。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是,不少白电制造企业近几年把资金大量投入炒股、炒楼,冲高了股市、楼市的泡沫,也拖累了白电实体的健康发展。近两个月,中国白电业股价基本跌至历史低点,甚至跌破净资产,外资投行也纷纷调低了对中国家电业股票的预期。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不景气造成不少企业流动资金困难日益加大,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质疑。

但刘步尘对此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刘步尘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家电行业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经济好的时候,行业很多问题是很难显露出来的,这次危机将使得家电企业修炼好内功,用更好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危机=危险+机遇,有竞争力的企业将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中国4万亿拉动内需工程的正式启动,再加上“家电下乡”的力度进一步拉大,加大农村市场的投入,把农村市场开发好,或许是一条看起来很保守但却相对安全的发展道路,也是白电企业的机会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