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中国电信业 |
作者:袁茂峰
2月13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最终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很令人失望。
从表面上来看,最新方案解决了方案二(即“七三方案”)中部分漫游用户拨打漫游地电话,比现行实际价格每分钟提高0.1元的问题,但从实际上来看,新颁布的“六四方案”,它的背后是利益均衡和变相涨价。
先看看“六四方案”本身,“六四方案”把主叫的上限标准定为每分钟0.6元,被叫是0.4元,即主叫由过去预付费和后付费用户分别执行的1.4元和1.2元统一变成了0.6元;被叫则变成了0.4元。而原来呼声较高的“七三方案”呢?“七三方案”把主叫的上限标准定为每分钟0.7元,被叫是0.3元。
从移动通信企业给出的统计数据来看,由于话务结构不同,在漫游状态下,用户做主叫的比例高于做被叫的比例,因此,主叫0.6元、被叫0.4元的方案,降幅要略大于主叫0.7元、被叫0.3元的方案。
问题就在这里。绝大部分手机用户都身有体会,当我们出差或者说因为有事情,到达外地时,我们被动接听的电话,要远远多于主动拨打的电话。而如果按照新出的“六四方案”和原定的“七三方案”对比来算的话,每接听一分钟就要增加0.1元!而数亿手机用户每分钟贡献出的这0.1元,又可以充实运营商多大的一个腰包?
当然,说这话,是站在不满足的角度上讲的,毕竟按照相关部门的说辞:如果“六四方案”和现行的上限标准标准相比的话,则下降了63%。
归根到底,个人认为,“六四方案”是一个基于国家财政,以及均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不对等的利益收入分配,而针对“七三方案”做的一种变相涨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