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产经/公司 |
分类: 总裁面对面 |
作为一家总部在美国的市场研究公司,IN-STAT创立于1981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6年的历史,IN-STAT的研究方向重点在融合,包括3C融合、三网融合等等。而融合,正代表了整个消费电子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让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作为第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组委会的官方唯一指定《展览日报》合作方,《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独家专访了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N-STAT中国区总经理殷建松。
http://www.twicechina.com/Upload/2007/11/7/0d854cf7-7ddd-4c96-8412-c87e45bee4d7.jpg
三大动力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与网络内容的融合加快,消费电子正日趋变成互联网的终端产品,成为互联网提供后台内容的载体。
为此,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公司IN-STAT中国区总经理殷建松认为,对于未来消费电子产业,设备与内容的结合,才是最大的机会点,各消费电子企业应该把握好这一波互联网浪潮,从中得到市场机会,并快速发展。
殷建松认为,对于消费电子产业来说,有三大推动力,促进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芯片的智能化、消费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各芯片厂商纷纷推出一站式服务的芯片产品,芯片也正朝着智能化、消费化的方向快速迈进。如手机市场的联发科,还在其它芯片厂商循规蹈矩地按照芯片行业以往的潜规则拼杀得头破血流之际,联发科却悄悄地一改往日作风,为手机厂商提供集多种智能应用的芯片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许多手机厂商的技术瓶胫,从而受到各厂商的热烈追捧。
二是软件行业。无可置疑,随着Web 2.0开放式服务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人人都是开发者,软件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而也极大提高了各大消费电子厂商地发展规模和速度。
三是内容。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承载在网络之上的内容资源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消费电子产品也随之变成了一个为内容提供服务的终端,这个终端为了迎合内容的出新,也层出不穷地推陈出新,生出更多的产品,通过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消费电子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两大机会提升企业发展
尽管大家都看到网络融合所带来的商机,但因为需要一个成熟的环境条件和相对漫长的时间过程,许多企业往往在之上碰壁,只有像苹果之类的少数企业获得成功。
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不能等到环境完全成熟之后再进入网络融合的市场。2007年8月29日,诺基亚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全新互联网服务品牌Ovi,由此正式拉开了转型互联网服务的序幕。
诺基亚大中国区多媒体事业部渠道和销售发展副总裁黄伽卫在阐述诺基亚向互联网公司发展的计划时表示:“行业正在融合,其发展方向是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用户体验。诺基亚的愿景正是融合互联网和移动性。”(更多详情,请见《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2007年9月20日,《诺基亚转型互联网服务》一文)
殷建松认为,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企业要想在消费电子产业领域获得快速发展,有两大机会,必须要把握好。
一是全球市场机会。目前消费电子产业正越来越趋向于“两头在外”的发展态势,而正是这种“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使很多企业获得了难以想像的成功。
这其中华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华为因为将眼光着力于全球市场,即使华为在某一个国家市场碰壁,但华为的抗风险能力也相当不错,这就是所谓的“东边不亮西边亮”。
而另外一个企业更有意思。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易查”的手机搜索业务,并得到了海外的风险投资支持,刚开始筹划的时候,该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的手机增值业务本身的大环境原因,“易查”在中国步履维艰。一个偶然的机会,“易查”进入了日本市场,结果因为日本的业务环境比较好,而大获成功!“易查”再接再励,开始积极进军像欧美等地的手机增值业务环境比较好的海外市场。于是,就出现了像“易查”这样“资金、市场在海外,技术在中国”的有趣现象。
二是对市场需求的理解率。以太阳能面板为例,太阳能面板其实是一项很多年前就有的技术,但该技术却最近在手机业内一炮走红,许多企业都争先恐后地推出了太阳能充电的电池。为什么一项多年前就有的技术,直到今天才在手机行业开展起来?
殷建松告诉记者,深圳有一家企业,因为看好太阳能手机电池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而把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其中,结果,却因为消费者并不买帐,而弄得负债累累,濒临倒闭。后来这家公司就一直在分析,原因到底是出在什么地方?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才发现,原来,中国的消费者有一个“眼见为实”的习惯,太阳能电池虽然说可以借助太阳光来充电,但消费者无法判断出它是否真的在充电,于是,该企业赶紧在相关位置装了一个LED指示灯,充电时,指示灯就会一闪一闪地发亮,很快,这家企业就因为太阳能电池的火爆,赚了个盘满钵满……
消费电子产业碎片化生存
基于目前国美要进军专业手机连锁卖场渠道,以及苏宁进军专业IT数码连锁卖场渠道等现象,殷建松认为,消费电子产业正步入一个碎片化生存的境地。
殷建松告诉《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渠道为例,除了其以立足之本的家电零售业务以外,还积极利用其门店优势,进入手机通讯、IT数码等零售业务领域,而且随着这方面的比重的提高,同时考虑到产品的专业性,门店本身的利润率等综合因素,又转而进入专业零售领域;相反,宏图三胞作为一家不错的以IT数码为主业的连锁卖场,却积极进入手机通讯,甚至于家电零售领域……从而出现了消费电子渠道商相互交叉进入的碎片化生存现象。
而消费电子产业的碎片化生存现象,在许多厂商,正在上演。如原来做MP3的企业,现在开始投身于手机、GPS等产品,而手机企业,也开始积极地将MP3、拍照、摄像、GPS等应用功能,置之其中,甚至于有一些原来专门做PDA、GPS产品的企业,也投身于手机产业,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机产品……
“碎片化生存是一种主流的生态模式,消费电子企业生存其中,要想发展,还得深入理解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殷建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