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电信业 |
硅光通信的动力之源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 袁茂峰
“‘硅化’光电子学在英特尔得到突破,应该说很多人都没有料到。”在接受《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专访时,英特尔公司光子技术实验室高级科学家荣海生博士如此感叹。
荣海生认为,将硅成功应用到光通信领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心理上的突破。
曾荣获2005年度50大“科学美国人”荣誉的荣海生于南开大学获得物理系学士与硕士学位,德国海德堡大学激光光谱博士学位。1996年来美替麻省理工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的项目“激光干涉仪”做研究。2000年到硅谷在New
Focus做光通讯研究。2002年加入英特尔的硅光研究团队。
心理上的突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疑,长距离光纤通讯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如何将这种成功嫁接到短距离通讯方面,似乎问题重重。“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短距离通讯,按照通常的办法,造价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推广应用,因为元器件的内容非常大,如果元器件一多的话,每一个元器件成本叠加起来,成本将非常可怕!但如何才能把成本降低?我们想法很简单,就是用晶体管的办法集成在一起,让我们用光通讯的方式来进行。”
荣海生告诉记者,‘硅化’光电子学是英特尔的一个突破,应该说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从长远角度来考虑的话,计算机可能速度很慢,但是慢不是因为它速度慢,而是在传输数据,我们针对这方面来工作,就是将来的计算、通讯加上互联网。”
“将硅成功应用到光通信领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心理上的突破。”荣海生解释说,其实集成光子学已经很多人在做,电子就更不用说了。“光子学用的材料是玻璃,所以光器件在上面做,这和硅有所不同——信息完全在硅上面做,但是恰好光的波长对硅来说是透明的。由于硅的最大不足点是光源,尽管很多人尝试做出硅光激光,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直有人在做努力,但是一直没有做成功。”
就在很多人开始断言,在硅上不可能做成光子材料的时候,荣海生在这个关卡上又走了一条不同的路。他没有在如何仿照太阳光强大光源上钻牛角尖,取而代之的,他将硅光激光芯片上的波导单位做到很小,小到1微米的尺寸,所谓1微米是头发的1/100。
当一般能量的光束通过1微米的芯片波导单位时,能发挥出等同于强大光源通过一般尺寸波导单位所产生出来的效果。
第一台连续波硅激光器在英特尔的实验室诞生了。
“我们已经打开一个突破口。这个激光器的成功,不只是这一个技术性的突破,很多人评价这是一个心理上的突破。”回首当年的成功,荣海生至今兴奋异常。“从这个案例中,大家发现很多东西说不可能,并不是绝对的,还是有希望的,就像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一线光明一样。”
光通信的助跑器
英特尔不失时机地为此做了一些宣传。之前,之前一直没有起色的几个硅光子学协会,开始活跃起来。“近两三年以来,国际会议上越来越多英特尔的科学家关于‘硅化’光电子学这个话题发表演讲,原本大学里面这方面的冷寂研究,突然又热起来了。”
硅光激光芯片比其它材料的激光器能带给产业界的好处之一是:硅光激光芯片可以降低开支。
荣海生解释说,硅光激光芯片可与半导体芯片的CMOS制程兼容,可将不同的芯片在制作过程当中放在一起
硅光激光最明显的应用是在光通信上,荣海生说。他指出,光通信科技正在起步,到目前为止还是分立组件,致使光通信的建设开销昂贵。如果光通信要降低花费,必须要整合组件,硅光激光正是一种透过硅将光与电整合一起的整合技术。
在证明‘硅化’光电子学的原理可行之后,荣海生接下来要做的是朝实用性方面往前迈进。
“我们的初衷是在通讯实验室,所以我们做的都是和通讯有关的。但是这个激光器做出来以后,好像突然打开了一个窗口,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看到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东西——这不像其它传统的激光器,传统的激光器会产生红光、绿光,而它能产生传统激光器产生不了的光,有可能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分析的工作,可能会探测一些特殊的分子。这样,我们或许会找到一条对通信行业来说,跑起来更快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