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2005中国手机市场

(2006-02-09 09:33:48)
分类: 中国电信业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5年手机销售量将在2004年的7330万部的基础上增长21%左右,达到8300万部。未来3年中国手机市场将维持14%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200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3亿部大关。

盘点2005中国手机市场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通信网络编辑室

2005年依旧是国际、国内手机厂商争相叫板的一年,所不同的是,3G、音乐手机的热炒,让国产厂商看到了与国际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遇。《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综合各家分析公司的数据发现:虽然国内手机市场从第三季度开始逐渐回暖,但国产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却再创新低,下滑到目前的30.18%。截止目前,中科建和南京熊猫等几家手机厂商已相继退出手机市场,波导、夏新和TCL等国内巨头也持续亏损,仅有联想、中兴、天时达和中电手机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厂商力保城池不失,市场份额还略有上升。

国际巨头一路飙红  国产手机哀鸿遍野

尽管在2005年因为受到“土狼机”的侵袭,中国手机市场依然波澜不惊。以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为首的三大巨头牢牢占据了市场前三名,唯一的变化是索爱超过了LG,成为第四大手机厂商。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的报告显示,除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市场份额略有提升外,其他几大厂商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彰显手机市场集中化的态势。
相对于国际市场,2005年的中国市场手机消费增量更高。按当前发展趋势,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全年容量将达到8200万部,比2004年增长15%。但以夏新、波导和TCL为代表的国产手机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相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波导市场份额下降了0.52%,占6.3%;TCL下降了0.48%,占3%;夏新下降了0.1%,占3.7%。而国外巨头诺基亚占了23.1%,增长了1.58%;摩托罗拉占13.2%;三星占10.5。从整个市场份额来说,2004年年底国产手机占38.2%,到今年第一季度已降到35.8%,而到第二季度则降到32.4%。财报显示,波导、TCL和夏新电子第三季度分别亏损了2.8亿元、4.6亿港元和1.3亿元。
  当然,也有令人欣慰的地方,联想在GSM手机市场,中兴和UT斯达康在CDMA手机市场表现不俗。联想手机市场份额相对于第二季度的3.3%涨幅将近85%,已达到5.9%。在CDMA市场,中兴已经替代摩托罗拉,跃居市场第三名,拥有11.74%的市场;与此同时,三星和LG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音乐手机唱响3G前夜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5年音乐手机销量将达1610万部,占整个市场的22%,与2004年相比,增长速度将达到275%。2005上半年,中国音乐手机产品市场品牌集中度较高,前三位品牌占到整个音乐手机市场销量的将近90%。易观国际预测,音乐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到2008年,音乐手机将占整个市场的80%以上。
从今年手机终端销售渠道反映来看,主要呈现两大特征:首先是有差异化卖点的音乐手机成为消费者最爱;其次是有音乐功能的产品线齐全的厂家明显占据上风。
据赛诺发布的2005年第三季度手机市场监测报告显示,MP3与拍照功能逐渐融合的趋势十分明显,手机MP3功能的强化成为各大厂商角逐的焦点之一。第三季度的手机市场主要以千元以下的带MP3和摄像头的手机为主流,这部分手机市场份额增长近一倍。风头最劲、最吸引眼球是诺基亚8800。索尼爱立信的W800c自上市以来,价格虽贵,却依旧热卖。三星几款支持MP3功能的手机也一度成为市场的宠儿。国产手机中,联想今年95%的机型全是音乐手机。TCL的口号“想唱就唱”也势将音乐手机进行到底。
随着手机娱乐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音乐手机的功能也更趋专业化。厂商一方面配备了线控、外置微型喇叭等专业配件;另一方面则是有针对性地推出超长待机版的音乐手机,来弥补一机多用的电力不足。此外,手机配有的操大内存也为喜爱音乐手机的用户带来福音。
当信息通信技术从原来的话音扩展到现在的数据和多媒体,通过三网的融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成本更低廉、内容更丰富的服务。而3G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因此,3G要想实现成功,应用和业务的发展也至关重要。3G应用产业链的建全不容忽视。而运营商怎样把3G变成物有所值的服务提供给客户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
从技术发展趋势上,3G终端需要支持如视频通话、在线浏览、即时通信、互动游戏、高速下载等更多种类丰富的数据业务应用;从功能上,3G手机需要具备更高清晰度彩色显示屏、摄像头、大容量及可扩展内存;从设计上,要考虑到用户使用MP3、MP4等影音多媒体业务与语音业务的不同特点,按键及菜单设计要方便简捷。
3G时代,运营商对手机的定制成为销售的主要渠道。运营商的服务意识将比2或2.5G时代强很多。要从电信业务的经营者变成一个经营时尚文化内容的商家。除了经营时尚的信息文化,还需要把客户群细分,研究好客户群的特点,要去寻找更多的节目来源、内容来源。以架构一个良性的3G产业链。
3G这块诱人的大蛋糕不仅吸引着手机厂商的“刀叉”,也吸引着网络设备供应商的“刀叉”。今年的通信展上,3G就是一大关键词。LG、NEC猛打3G牌,华为、中兴都积极征战海外,对国内市场也是虎视耽耽,箭在弦上。夏新更是豪赌3G,过亿元的投资,吹响了进军海外和国内市场的号角。
据赛诺发布的2005年手机市场监测报告指出,手机支付将是3G时代消费者运用最为普遍的业务之一。手机电视会被视为3G应用最广泛的业务之一。而3G带宽的增加将使手机拍摄照片无线传输打印成为可能。超、轻、薄无疑是3G时代手机发展的一个趋势。


 
国产手机浴火重生

从昔日风光无限到今日落魄市井,国产手机厂商们在大起大落中迷失了方向。从为清理库存以低价甩卖到国内同行的亲痛仇快,从为打开市场以重建渠道到国际化的失败之旅,国产手机历经了彷徨失意。然而,值得我们肯定的是,国产手机厂商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在经年累月的打击下,他们依然不甘就此沉沦,而他们试图崛起的轨迹也是清晰可循。
10月29日,创维、国虹、大显、万利达四家今年获得手机牌照的新兴企业,齐聚长城脚下,面向全国正式宣布,以烽火不灭的精神,结成四方联盟。
结盟之后,四家企业将从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紧密合作,形成首个国产手机阵营。根据协议,4家手机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8家授权服务网点,网点覆盖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重点市场,联盟各方在各省(市)共用统一的售后服务体系,并统一售后服务费用标准、品牌标识。
同时,这四家企业也把着眼点放到了即将扑面而来的3G上,他们已经筹备建设3G联合实验室,并逐步实现手机配件的共享和标准化。
虽然,业内分析人士并不看好他们的结盟,认为彼此互为竞争对手的他们最终会分崩离析,但是,联盟内部却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国虹通讯董事长万明坚表示,联盟计划在明年3月前完成手机采购、生产、营销领域的全面合作,而在未来1年内,把联盟成员从现在的4家发起厂家扩大到6家,到2007年则扩大到8家。
有人将烽火联盟称为弱弱联手,不管评价如何,这毕竟说明国产厂商们意识到以单个企业的实力是无法与国际巨头抗衡的。
当前,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在国际巨头雄厚资本和技术实力面前,国产手机厂商们必须充分利用市场细分和产业分工的契机,在专业性上下工夫。据易观国际分析,到明年随着手机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国产手机厂商将不到30家。近期,业界也一直盛传,夏新要被联想收购,波导要和普天、东方通信合并。所有的一切都显示,2006年将成为国产手机退市、合并和重组的高峰年。
2005年以来,联想收购IBM PC,海尔兵退美泰,TCL与阿尔卡特、汤姆逊组建合资公司,进军欧美市场,夏新的3G手机进军台湾和欧洲市场。虽然,战绩不一定理想,但毕竟是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TCL与阿尔卡特组建的手机公司,目前已获得阿尔卡特和TCL集团的二次注资,再经过技术和市场的整合后,前景一片大好。夏新3G手机受到台湾地区手机经销商和部分欧洲运营商的认可。波导上半年出口手机达255万台,同比增长50%。据了解,波导手机的出口目前已经覆盖欧洲、美洲、东南亚、独联体等地区50多个国家。显然,国际市场成了国产手机的又一条出路。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发现,在国产手机遭遇寒流的关头,中国的手机设计工作室和软件企业却发展迅猛,并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再加上具有本土化优势,无疑成了缺乏技术和雄厚资本的国产手机厂商的福音。据初步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100多家手机设计工作室,其中启迪世纪、深圳经纬和搏动科技等具有相当的实力。以搏动科技为例,它曾经与包括英特尔、三星和飞利浦在内的许多国际著名的芯片厂商合作,推出了多种实时操作系统和手机整体解决方案。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认为:“中国手机产业在快速增长,手机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不可能跟得上这个速度,手机设计工作室则可以……这些都可以为国产手机所用,但国产手机急需的是提升自身的整合能力。”如果国产手机真能整合国内包括国外的手机设计工作室和软件公司,那么就可以扬长避短,回避技术短板,同时发挥出本地化的优势来。
从今年联想手机的优异表现,不难看到,坚持自主研发,提升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并将IT领域里的成功经验应用到手机领域中,是联想手机取得今日业绩的利器。联想手机的逆势而上给了中国国产手机企业些许信心,《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期待国产手机们的集体振作和努力,也更加期待更多国产手机企业的反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