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茂峰
袁茂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73
  • 关注人气:4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年中国手机行业10大事件

(2006-02-09 09:32:17)
分类: 中国电信业

2005年中国手机行业10大事件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 袁茂峰

还有5天,就进入了2006年。从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2005年的手机行业还是有着相当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从各界评价2005年是“手机电视年”、“音乐手机年”、“百万像素年”、“DV手机年”、“智能手机年”等诸多方面,都说明了2005年的手机行业有着绝不寻常的轨迹。

1、手机核准制高调入市
尘封6年之久的手机生产牌照,终于发出新牌。今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移动通信产品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3月30日第一批核准同意深圳华为、青岛海信、大连大显泛泰、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5家企业的手机生产项目申请报告。5月27日,第二批核准同意深圳创维、深圳金立通信、上海英华达、苏州明基电通4家企业的手机生产项目申请报告。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德赛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于8月30日获得了手机生产核准。9月27日,南靖万利达视有限公司、广州金鹏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浪潮LG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昆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成为目前最后一批搭上手机列车的厂商。然而,一个已在智能手机领域颇有名气的多普达至今还没有通过手机生产核准,贴牌CECT早已在业界尽人皆知,不过,这家企业表示不会放弃。
点评:虽然手机核准制的出台,是适应WTO的要求,我国手机准入管理必须做出的决定。根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材料显示,在手机核准制出台之前,国内共有36家企业拥有49张手机牌照,其中GSM牌照30张,CDMA牌照19张,今后我国手机生产企业将达到60余家。显而易见的情况是,新获得牌照企业的切入,进一步加剧了本来就很激烈的市场竞争。

2、科健停摆南方高科折腰
南方高科的厄运开始于今年6月23日,正在召开董事会讨论重组方案的南方高科遭到了法院查封。两年前,南方高科在长沙建厂合作方之一的长沙某银行以2000万元借贷逾期未还而上诉至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正是这家银行推倒了南方高科资金链断裂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而在随后的8月15日,ST科健发布的一纸公告,又将科健纳入了人们的视线:在报告期内,科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36.16%;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下降86.32%。由于公司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2004年净利润出现巨额亏损。这是近来继熊猫手机重组,南方高科遭遇资金链断裂窘境,之后又一次国产手机商陷入困境。之后,广州金鹏成为传闻中重组南方高科的救命稻草,但是,广州金鹏在今年9月获得的手机牌照让南方高科的这一线希望成为泡影,时至今日,业界几乎已没有南方高科的声音。
点评:国产手机长期积累的弊端在2004年辉煌之后集体爆发,而这种国产手机的整体性溃败,却是发生在国内手机市场呈现两位数增长的大环境下!其实在去年国产手机高歌猛进市场占有率突破50%的时候就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国产手机库存压力过大、核心技术缺乏和过于关注市场占有率表示忧虑,而这一切在2005年变成了现实。在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屡创新低的时候,联想的一枝独秀给了大家很多启示:花哨的设计噱头和低价格并不是最终利器。国产厂商要做的,不光是卖手机,而是要做品牌,脚踏实地走出自己的路。

3、明基迎娶西门子手机
如果说今年最让业界震惊的事情,莫过于台湾明基将德国西门子的手机业务收于麾下。经历了半年多的猜测,西门子的手机业务在经历了波导、摩托罗拉、泛泰等企业的收购传闻后,终于今年6月初一锤定音,最终,明基接下了这块被人们认为是烫手山芋的西门子手机业务,由此明基将一举跃升为全球第4大手机品牌。明基集团总裁李焜耀强调,与TCL跟阿尔卡特的合作不同,明基不是单纯收购工厂,而是连品牌、研发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研发队伍一齐合并,这将使刚刚拿到手机生产许可的明基如虎添翼,进一步增强从品牌到技术,再到全球采购、全球渠道的多方面抗风险能力。
点评:收购以后,以2004年的营业额推算,西门子手机业务将占明基总营业额达到60%。2004年明基营业额为美金51亿,西门子手机是欧元49亿(约合美金58亿)。西门子手机业务的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新产品推出比较慢,造成市场的竞争不利。”收购将使双方形成强烈互补,不仅在研发上,全球市场上也是如此。未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收购后使西门子手机业务盈利,“一个是开源,一个截流”。据估计到明年,双方合并的协同效应会开始显现,其中首先将体现在研发上,其中开发出的新产品会带动市场销售。

4、和阿尔卡特“联姻”落败TCL开卖MOTO手机
虽然与阿尔卡特联姻,但9个月之后还是走不出市场激烈竞争、首季巨亏和股价猛跌的困境,TCL通讯在今年的5月16日宣布了一项令业界吃惊的举措:它将重整与法国阿尔卡特手机合营的T&A股权架构,以换股方式收购阿尔卡特所持余下合营公司的45%股权。这一举动意味着当初成立合资公司时承诺4年之后,阿尔卡特才可以选择把持有的股份出售给TCL通讯,现在时间被提前了。结合不过8个多月的TCL通讯将回到由TCL独资的时代。一场国内手机厂商与国际通讯公司的联姻,以无声的结局宣告了阶段性的失败。
与阿尔卡特的合作已经让TCL焦头烂额,始终不见回升的财务状况让TCL甚至有些不堪重负,于是,TCL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巨头:自2005年12月1日起,TCL的促销员将在部分未设摩托罗拉促销员的柜台推销摩托罗拉移动电话。
点评:对于TCL通讯这家在国际化运作中几乎是第一家吞下国外巨头的手机企业,以失败落幕于它的处女秀,着实让我们感到揪心!而对于与MOTO的合作,TCL通讯CEO刘飞在接受采访时一再表示TCL将在经济上获益,但是,在手机利润逐渐摊薄的今天,TCL代卖MOTO手机的利润分成,于TCL的亏损窟窿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难道,真如业内分析所称,这也许只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步?

5、诺基亚渠道下沉吹皱一潭春水
在2005年的手机行业中,炒得最红火的一个词汇之一是“FD模式”。在FD(Fullfillment Distribute)渠道下沉模式中,运作最为成功的当属诺基亚,诺基亚除了在其传统的优势市场如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方继续保持领先之外,在湖南、湖北等摩托罗拉的优势区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据诺基亚方面的公开数字:在中国内地诺基亚手机单月销售量已从2003年初不到400万部,倍增为2005年10月的859万部。而诺基亚得以迅速上升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于FD分销模式的合理运用。诺基亚通过FD,也就是直控省级分销商在当地有实力的零售商,由诺基亚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同时向他们提供公开、公平的比较优惠的手机销售价格和市场支持。这样,诺基亚成功地越过了省级手机分销商,而把把渠道直接延伸到了三四线市场,大大节省了销售成本。
然而,在学习FD这个极具潜力的销售模式时,昔日的国产手机英雄迪比特突然遭遇“禽流感”,渠道商对迪比特丧失了信心,迪比特失去渠道掌控能力,销量大幅度滑坡。就在手机界在分析诺基亚FD成功背后,并观望金立手机新窜起的完全代理制渠道模式之际,摩托罗拉大力推进FD模式并初见成效。于是,中国手机渠道如吹皱的一潭春水,碧波荡漾。
点评:2005年最让业界感到意外的恐怕是国产手机领域的“百变金刚”迪比特的折戟沉沙。迪比特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在国产厂商中一直是名列前茅,在2003年一度成为波导和TCL等国产手机“大佬”最强劲的挑战者,其目标直指诺基亚。2004年8月迪比特在广州宣布启用FD营销模式、调整市场策略后,虽然在改革的初期取得一定成功,但是最后仍然没能避免失败的命运。这家率先在国产手机厂商中开始“渠道下沉”的企业带给人们这样一个疑问:热炒的“FD模式”在中国究竟能走多远?

6、摩托罗拉低价手机掀起千堆雪
2005年春节刚过,摩托罗拉向外界透露了一个大消息:将针对发展中国家发布低于40美元的超低价手机。
不到400元就可以买到摩托罗拉手机,这在几年前无异于天方夜谭的事情很快就在中国变成了事实。11月19日,上海协亨手机连锁来福士店把原价980元的摩托罗拉C115手机单价降为342元,随后,摩托罗拉表示已经将其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的低价手机C117进一步降价,降价后的售价从上市初的不足600元,大幅调低到400元-450元左右,跌破500元大关。
与此同时,与厂商步调一致的是两大移动运营商,它们对低端市场的投入也在增加。中国移动就宣布了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合作的超低端机型的捆绑计划;而中国联通在业务战略调整后也进行了“炫机”和超低端CDMA机型的批量采购以争夺低端市场用户。
点评:一些洋品牌手机引人注目的市场份额增长同时反应了厂商和运营商对低端市场态度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低端市场份额迅速扩张。在原本竞争就十分激烈的低端市场,国外大厂的回归将使该细分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相对较弱的部分国产品牌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

7、“土狼机”闹市人人喊打
自从《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重磅推出“土狼机崛起真相”一文后,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最热门的词莫过于“土狼机”和“黑手机”了。信产部在天津举办的“国产品牌手机产销衔接座谈会”演变成了TCL、波导、夏新、康佳等多家国产手机巨头联合向贴牌手机发难的声讨大会,让与会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领导颇为震惊。
11月22日,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七大部门联合公布了《移动电话机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准备打一场声势浩大全国范围内的市场整治运动。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从2005年11月中旬正式展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下属部门具体负责。到2006年3月,各相关部门将把整治情况上报给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而在《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土狼机崛起真相”一文中所提及的几个地方,如北京木樨园、公主坟通信市场,广州文园通信市场,深圳华强北远望通信市场,成都太升南路通信街,石家庄太和电子城等大型手机集散市场,均被指定为重点整治目标。
点评:虽然政府部门终于出手了,但是,“土狼机”和“黑手机”最终是否能够灰飞烟灭还真是个未知数,何况很多消费者明明知道它的真实身份还是一样会购买。就像一位北京电视台的名嘴曾经说过的,“有些土狼机的质量比某些正规的品牌机还要好”。看来,国产手机不能一直将自身的不得力归咎在黑手机上,要想继续“玩”手机,还应在自身上找原因,加强供应链管理和缩减销售成本,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的价格优势,尤其还应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下大力气,提高产品品质,增强消费者消费国产手机的信心

8、细分市场硝烟四起
中国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份额争夺向转向细分市场的竞争,从2005年的厂商份额来看,整体市场份额超过10%的只有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三家,它们拥有相对全面的产品线,其他厂商难以与其展开全面的竞争。但是,中小品牌厂商仍有机会,成功者大多依托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利用特色产品展开竞争。
国产厂商的典型的例子是多普达,据诺盛对于手机市场销售状况的监测数据,仅仅在2005年上半年,多普达共销售了7.5万部智能手机,成功地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多普达的优势在于成功借助了运营商的销售渠道来销售定制手机。而且定位高端,利润率高,尽管销量不大,但是多普达仍然获利不菲。
国际品牌的代表是索尼爱立信,索爱品牌的优势在于时尚和商务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群是索爱手机主要的购买者。索爱2005年的发展战略是巩固照相手机市场,开拓音乐手机市场,WalkMan品牌的音乐手机的推出,使得索爱进一步加强了在细分市场的优势。
手机巨头也没有放松对于细分市场的争夺,诺基亚N-Gage系列开辟的游戏手机市场和8800引领的豪华手机市场至今没有遇到对手;摩托罗拉则大举进入低价手机市场,推出C115、C117等价格低于500元的手机,未来C113等超低价手机价格将低于300元。
点评:伴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在不同制式的手机市场,未来主要厂商均不超过5家,但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80%。其他厂商的竞争将转向细分市场。因此,在手机细分市场,竞争也将日趋加剧。

9、Palm投身Windows Mobile阵营
2005年9月28日,Palm正式宣布其新款Treo智能手机将不再沿用Palm OS系统,而是采用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时,引起业界一片哗然。就在去年,这还是不可想象的。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微软和Palm在移动计算机市场上打的难分难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Palm开创了一个时代,几乎就是PDA的代名词。而微软一直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然而就在一年前,情形巨变:在2004年第2季度,Palm操作系统依然在移动软件市场占据头把交椅的地位,全球销售的PDA产品中41.8%的采用了Palm操作系统,而采用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比例为36.6%。但是到了2005年第二季度,Palm的领先地位消失殆尽,采用Palm操作系统的PDA比例仅为18.8%,而微软的比例上升到了45.7%。
点评:Palm失败,和微软近乎偏执的压制成本和价格又很大关系,为了挤压Palm的市场地位,微软以近乎亏损的代价抢占了市场,换句话说,微软就是用钱硬生生玩死了Palm,而Palm只注重基本功能,而忽视了多媒体和网络功能的需求,进而忽视了智能手机的巨大发展潜力,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被微软收购后,Palm可能会重获生机,而Palm操作系统可能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此次收购行动最大的受害者可能就是目前最大的智能收集操作系统Symbian了。事实上,微软在智能手机系统之争中已经严重维修到了Symbian和诺基亚的老大地位。

10、0.13手机芯片奋起扬国威
10月9日,重庆诞生了中国第一颗0.13微米工艺的3G手机核心芯片,该芯片名为“通芯一号”,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颗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3G手机核心芯片。开发该芯片的重庆市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邮信科”)宣布,该芯片的商业应用将使3G手机价格大幅下降至与普通手机相差无几。
“通芯一号”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高的性能和稳定性。聂能教授说,芯片从设计到封装的整个环节全在内地完成,这在国内目前的3G手机芯片开发中尚属首次。
目前,国内能生产3G手机核心芯片的厂商只有上海展讯通信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上海展讯于今年5月发布了其0.18微米的3G芯片。上海展讯推出的第一颗“中国芯”填补了国内无线通信芯片技术和通信软件的空白,打破了长期以来手机芯片核心技术被国外通信公司垄断的技术壁垒。
点评:2005年,中国有不少在手机芯片或者系统开发方面很叫人鼓舞的成功,比如重邮信科的0.13的TD-SCDMA芯片,比如智多微电子的0.13的手机应用芯片等。“通芯一号”芯片是在重庆完成的产品设计,在上海进行的芯片流片和封装。首次在国内完成了芯片全部生产,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通芯一号”的诞生,不仅将推动手机终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门槛的提升,将使手机产业链环节重新构建和分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