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茂峰
袁茂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73
  • 关注人气:4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大鳄开打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2006-01-18 19:28:25)
分类: 中国电信业
3大鳄开打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记者 袁茂峰
 
“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比较乱。”在12月21-22日的“2006中国手机产业战略发展高峰论坛”上,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敬平告诉记者。
显而易见的是,李敬平有感而发。
就在昆达正式拿到手机牌照并推出第一款自有品牌的手机A700之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另外两家巨头诺基亚和HP在同一天对外宣布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其中,诺基亚推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智能手机6708,HP则发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机iPAQ hw6515。
3大鳄不但在产品性能和市场目标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产品定价上,处于仲伯之间!
 
3大鳄抢滩智能手机市场
如果不考虑价格和带宽网速的因素,手机的发展趋势就是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目前消费者一方面倾向于通过手机获取更加快速、详尽、准确的信息,尤其是多媒体信息;另一方面对手机的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有利条件创造了市场对智能手机的强烈需求。
尽管意识到手机市场的风险,一直觊觎中国海量市场的惠普还是在12月16日发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机iPAQ hw6515。据有关人士透露,早在2005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出了实现手机牌照许可制的相关文件后,惠普就正式向国家信产部、发改委提出手机准入许可申请。本来按照计划,惠普在今年下半年能够正式拿到手机牌照,这也是惠普选择年底发布iPAQ hw6515的主要原因。惠普为了避免出现第一款手机就要贴牌出售的窘况,一再将发布日期推迟。然而,至今惠普也没拿到正式的手机牌照,新上市的iPAQ hw6515贴的是罕见的入网试用证,这说明惠普为了抢在圣诞节和元旦来临之前上市,不惜以非常规的方式推出,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虽然对预期销量闭口不谈,但张永利却对hw6515在未来市场中的表现非常乐观。HP中国区信息产品集团移动信息产品部副总裁张永利透露,惠普早在3年之前就已经筹划手机入华。中国惠普不仅希望做到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第一,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产品的推出为3G做准备。
今年5月份刚从HP跳到诺基亚大中国区担任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的黄大伦则表示了不同的看法。黄大伦称,与HP依靠神码总代理的渠道模式不同的是,诺基亚此次主推的智能手机6708除了会采用常规的手机销售渠道以外,还会将大部分力量放在企业用户这一层面。“但我们的企业战略不是简单地单一产品销售,而是与很多企业方案一起打包,这样不会影响到诺基亚的正常渠道。”黄大伦告诉记者。
“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确实有点乱,差不多定位的产品,销售价格各不相同。”黄大伦表示,诺基亚6708的市场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瞄准成熟的商务人士,产品定价则锁定在索尼爱立信的P910和摩托罗拉的A780之间。
“我们只做高功能的手机产品,而价格取决于生产成本和产品销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敬平告诉《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昆达要做的是差异化取胜,并尽可能减少中国环节,将渠道扁平化,做“应用的领先者”。
“我们并不害怕竞争。A700在通信+计算+定位等多方面的优势是其它手机品牌在目前无法取代的。”李敬平坦承,目前智能手机发展的瓶径,来自于运营商、载体平台和费率等几个方面,这几方面需要众多企业一起推动,才能将市场快速做大。
 
智能手机市场走向整合
“随着芯片的升级换代,基于芯片的产品开发门槛将大为提高。”展讯通信总裁武平告诉记者,“这将迫使不少手机厂商不得不更多地寻求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从而促成手机上游软硬件供应链的整合。”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终端厂商开发一款普通手机的周期大多为3至6个月,而开发一款智能手机则需要1年。然而眼下手机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却越来越短,在以月甚至以周计的市场规律面前,这种矛盾将促使手机终端厂商软硬件采购的需求模式产生根本的改变。而手机终端厂商需求模式的改变,将直接促成上游软硬件供应商的捆绑与整合。
从另外一个层面,智能手机是一个融合了不同技术的载体,单打独斗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合作在以融合3C为特征的智能手机时代显得特别有意义。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很多厂商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T9公司中国区业务拓展经理张隽告诉记者,事实上,现在围绕智能手机已经形成了一大片“后台厂商”。除了操作系统以外,还有关于语音技术、输入法、MP3、流媒体、可视电话、游戏的开发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