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研方法之八:文献研究法

(2009-07-09 07:00:13)
标签:

文化

分类: 语文内外

语文教研方法之八

文献研究法

唐建新

 

    语文教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其实就是以对文本进行研究为主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在这里不是只指经典文献,而是指相对于现场的所有的静态的文字文本。
    作为语文教研,需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的地方很多,如对教材的研究,对教参的研究,对学生作业的研究,对一些字词的考证研究,对学生喜爱阅读的一些报刊杂志的研究,对一些文章的研究,对一些试卷的研究,对一些书籍的研究,对一些历史性的语文或语言文字政策文件的研究,等等,这些都叫做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常常采用以下五种方法进行。
    一分类研究  如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元素进行分类归纳的研究,如课文插图的分类研究,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分类研究,把这些练习题目依据一定的标准分为知识重现性的、简单迁移性的、综合分析性的、适度拓展性的,等等,从中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思路以及训练价值的发挥着取向。还可以将交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如国别、朝代、主体类型或者人文领域等,从而得出教材内容的构成体系以及体现的价值趋势。也有的将课文导语进行比较研究,由此得出教材编写思想的发展变化。
    二定量研究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研究,就常常可以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如不同学生的错别字的数量分布,作文句子长度的定量分析研究,成语典故在作文中的运用数量的研究。同样,也可以对一些老师的作文批改情况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研究,如不同层次学生作文的批改次数的统计研究,教师批改中的尾批眉批旁批的分类统计研究,等等。也可以进行学生古诗文抄写次数与默写成绩的相关统计分析研究。定量研究就是要分析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
    三考证研究  对一些字词的读音乃至含义,应该如何正确把握,我们常常通过翻阅一些相关的书籍进行考证,获得相对准确可靠的结论。这些考证研究常常是在语文教学教育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矛盾,如不同的版本有不同注释,到底哪一个版本更加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一番考证。如孔子的弟子曾皙,两个本子有不同的写法,有的时候甚至同一个本子也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将下面写成曰,有的则写成白,到底哪一种写法是正确的,通过翻阅多种本子,可能就那个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梳理研究  一些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我们常常感到其概念不甚清楚,这时候也可以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相关的书籍上的该概念进行梳理,得出现在的自己的初步认识。如,过去我们很多报刊杂志常常讨论“圆规”是借代还是借喻,几十年都说不清楚。我们就没可以从陈望道、张弓、胡裕树、张静等中国近代现代修辞学发凡的著作开始进行概念的梳理,厘清大家对借代与借喻的概念发展的理解,也才能够站在今天的角度发辫自己对借代与借喻的划界的主张。
    五思辨研究  对文献中的一些概念或者一些说法,因为时间或者因为条件的变化,已经不太适应当今的语文教育或者语文教学,我们需要对这些概念或者提法进行批判或者匡正。这时候,引用一些原本的说法,追根寻源,再进行当下的条件比较分析,还原文献或者文本的环境条件,进行思辨研究,还是比较常见的。如,我们过去的大纲所说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到了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则变成了今天的课程标准里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能力,增加了前后两种,而又把听说合并为“口语交际”,为什么不再使用听说,这样的概念变化意味着什么,这就需要我们继续通过翻阅一些文献资料,联系当今的社会发展以及诸如“演讲与口才”之类的研究发展的成果来认识这一发展变化。
    语文教研的文献研究法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文献的准确性  文献研究的对象就是文本,如果文本出了问题,文本不准确甚至是虚假的,那后续的分析语研究自然就站不住脚了。因此,在文献研究中务必注意文献选用与引用的准确性。如,关于教材版本的来源,就务必要选用权威的出版社的教材版本来说事,不然缺乏权威性,问题的典型性就严重不够。同样我们在考证某一个字词的时候,所使用的工具书,也涉及到是否经过国家权威部门专门机构进行过审定,是否是国家语言文法所规定的规范的工具书,如新华字词的版本,就涉及到是否是在国家公布了异读词审音表以后依据该表进行了修订的版本。我们引用的古代散文,也涉及到是否是权威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一般文艺性的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的版本常常不被大家看成是权威的版本,不足以拿出来进行考证。这时候的引用务必注明出版社的年月及版次,或者论文发表的刊物全称以及时间期数乃至页数。
    二全面准确把握文献的内涵  我们在引用文献的时候要注意全面把握文献文本的内涵,不能够以偏概全,也不能够断章取义地为我所用地去摘取文献文本。特别是引用某人的文章或者言论时,切切不可曲解别人全文的含义以及基本态度。引用时要注明出处,要尽量使用直接引用,并用引号将所引部分标注出来。如果要对其间的一些内容加上着重号的,也需要立即在括号内加以说明是原文还是引用者加上的着重号。对引用饿文献或者文本的内涵一般还需要进行整体的把握性的说明与揭示,以便于读者把握原文本的精髓。
    三尊重文献或文本作者的意愿  有的作者不希望别人随便使用自己的文本,或者不希望自己本身的一些信息外露,这时候就需要注意尊重原作者的意愿。如对一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的作业情况的文本分析,就需要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或者采用其他的代码的化名的方式进行。对于公开出版的书籍或者论文,则按照公开出版的称谓进行表述,以示严肃,不得采用其他的方式引用起出处或者介绍其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