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学校的理由
唐建新
很多家庭孩子只有一个,无论如何要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
我们习惯了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总希望简单化地将学校进行排名,然后就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排名第一的学校。市场经济开始以后,一个地方的学校谁第一,似乎不想过去那么简单了,有的学校这方面好,有的学校那方面强,有的升学率高,有的保送生多,有的状元成群,有的出国方便,有的管理严格,有的教学加工能力强……
近些年,一些名校由过去的几个班扩大到二十甚至更多的班,教育的优质资源被严重稀释了很多倍,名校内也几次发生某某班的家长集体要求学校更换教师的事情,而且还不断传出学生要求从名校转学到其他学校读书而学校百般刁难的事情,七八百分考进去结果还得到其他学校复读一年才考上二本,一位北大毕业的学校领导自己的儿子在名校某某班读书六年原指望与自己做先后校友,结果重点都难以上线,只好转读准备出国,一位教师的双胞胎在某名校某某班读到第五年,儿子无心向学而女儿则吵着希望父母给转学……
这些事情在任何一所名校都可能发生,这丝毫不影响名校的获奖或者升学的声誉。虽然两个极端的人数都不会占到很大的比例,好与不好都只是极少数极少数学生身上的事情。选择学校时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是很特别的极端位置上的孩子,这两个方向上的事情都可以不考虑。
每年都有一些老乡朋友同事等要求给择校做做参谋,几年前我的观点就是,选学校不如选老师。因为一所有规模的学校内,很难使得教师的水平达到一致,尤其是特区。再有名的学校也可能存在很差的教师,因为现在的学校制度就是如此。再加上特区在全国招聘的条件都是一样,没有哪一所学校在招聘教师中受到限制为只能够在部分省市招聘,大家的工资待遇都是一样的,而且现在国家强力推进的是教育均衡化,让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平等的基础教育。因此,选择学校实质上是比较虚的,受名所害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好的学校不一定能够使你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学校越大学校内部的差异就越大,一般家长没有条件选择老师,如果有的话,则是选老师比选学校重要。
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好的学校,这是近年来的主要观点,这也需要家长去对学校进行调查了解。如果一所学校周围满是什么“黄冈名师”之类的家教者扎堆,你就可以肯定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不值得信赖的,问上几个学生就完全知道了。
前天,一位校长给我看了英国的一本含2000多所学校的招生书,并告诉我英国家长的在选择学校时的观念:哪一所学校最尊重自己的孩子就送孩子进哪一所学校。我想,这应该是更加有道理的选择标准了吧!
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化政策的逐年落实,择校的困难应该逐年有所减少与淡化了,不管一些既得利益着怎么反对,社会的进步虽然缓慢,其往前的方向还是难以扭转的。安徽的铜陵和广东的珠海等,就已经从招生政策上对尖子生过分集中的现象进行了拆分与限制,这与经济上的反垄断法的实施如出一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