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从国际奥赛看各省数学竞赛实力(IMO奖牌统计分

(2008-12-22 06:11: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在线

 从国际奥赛看各省数学竞赛实力(IMO奖牌统计分析)

梦里江河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称IMO,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其目的是: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IMO每年举办一届,目前每届约有100个国家和地区派队参加,每队最多可以派出6人,根据各位参赛选手6个题目的得分情况,大致按1:2:3的比例决定金、银、铜牌获奖者,获奖者总数不超过参赛人数的一半。
 
一、24年来各省市自治区的IMO总成绩
    我国自1985年开始参加IMO,除1998年因比赛在台湾举行而未能成行外,至今已经参加了23届,参赛共有135人次参赛,夺得奖牌133枚,其中:金牌101枚、银牌26枚、铜牌6枚。
  我国在IMO比赛获奖的学生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奖牌数目,梦里江河将20个省市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湖北、上海、北京、广东、湖南5省市,这5省市的学生共获得奖牌83枚,其中金牌63枚、银牌14枚、铜牌6枚,占我国获得奖牌总数的62%,金牌、银牌、铜牌总数的62%、54%、100%,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自治区。在第一梯队中,湖北省领跑。
 
湖北  16金、4银、1铜(注;另该省98年三名选手入选国家队却最终未能参赛)
上海  13金、3银、2铜。
北京  13金、3银、1铜(注;另该市85年一名选手参赛未获奖)
广东  11金、1银、1铜(注;另该省98年一名选手入选国家队却最终未能参赛)
湖南  10金、3银(注;另该省98年一名选手入选国家队却最终未能参赛)
 
  第二梯队为四川、天津、山东、江苏、辽宁5省市,共获得奖牌27枚,其中金牌19枚、银牌8枚,占我国获得奖牌总数的20%,金牌、银牌总数的19%、31%。
 
四川  5金、2银。
天津  4金、1银。
山东  4金、1银。
江苏  3金、3银(注;另该省96年一名选手参赛未获奖)
辽宁  3金、1银(注;另该省98年一名选手入选国家队却最终未能参赛)
 
  第三梯队为黑龙江、江西等10个夺得过国际奥数奖牌的省市自治区。第三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差距不大,梦里江河从辽宁和黑龙江之间断开,分开成两个梯队,有点勉强。
 
黑龙江3金。
江西  3金。
浙江  2金、1银。
吉林  2金、1银。
陕西  2金、1银。
河南  2金。
福建  2金。
安徽  2金。
新疆  1金。
河北       1银。
 
二、近三年各省市自治区的IMO成绩
    从近三年我国参加IMO成绩看,第一梯队5省市中,湖北继续领跑,北京、上海、广东实力强劲,而湖南似有掉队之虞。而以前从未有人入选IMO国家队的浙江省异军突起,近3年中连续有人入队,拿了2金1银,成绩仅次于湖北,其中2金都是镇海中学的沈才立拿的。
   
       金牌 银牌 铜牌
湖北  4
浙江  2   1
北京  2
上海  2
广东  2
吉林  1   1
天津  1
山东  1
湖南      1
 
2006年第47届IMO中国队获得6枚金牌
柳智宇   华中师大一附中      金牌      
沈才立   浙江镇海中学        金牌      
邓煜     深圳高级中学        金牌     
金龙     东北师大附中       金牌      
甘文颖   武汉武钢三中        金牌    
任庆春   天津耀华中学        金牌    
 
2007年第48届IMO中国队获4金2银
沈才立(浙江镇海中学)    36分  金牌 
付  雷(湖北武汉武钢三中) 30分  金牌
王  烜(广东深圳中学)      30分  金牌 
杨  奔(北京人大附中)      30分  金牌
马腾宇(东北师大附中)      28分  银牌
胡  涵(湖南师大附中)      27分  银牌
 
2008年IMO中国队获得5金1银
韦东亦  山东师大附中    42分  金牌
牟晓生  上海中学        42分  金牌
张瑞成  人大附中        35分  金牌
张成    华东师大二附中  35分  金牌
陈卓    华中师大一附中  35分  金牌
吴天琦  嘉兴一中        28分  银牌
 
三、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介
来自百度百科(内容有点老了):
  奖项名称: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其他名称: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Olympiad
  创办时间: 1959年
  主办单位: 由参赛国轮流主办
  奖项介绍: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在世界上影响非常之大。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是: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这一竞赛1959年由东欧国家发起,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第一届竞赛由罗马尼亚主办,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苏联共7个国家参加竞赛。以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都是每年7月举行(中间只在1980年断过一次),参赛国从1967年开始逐渐从东欧扩展到西欧、亚洲、美洲,最后扩大到全世界。
 
  目前参加这项赛事的代表队有80余支。美国1974年参加竞赛,中国1985年参加竞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运转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常规,并为历届东道主所遵循。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由参赛国轮流主办,经费由东道国提供,但旅费由参赛国自理。参赛选手必须是不超过20岁的中学生,每支代表队有学生6人,另派2名数学家为领队。试题由各参赛国提供,然后由东道国精选后提交给主试委员会表决,产生6道试题。东道国不提供试题。试题确定之后,写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语言,由领队译成本国文字。
 
  主试委员会由各国的领队及主办国指定的主席组成。这个主席通常是该国的数学权威。主试委员会的职责有7条:1)、选定试题;2)、确定评分标准;3)、用工作语言准确表达试题,并翻译、核准译成各参加国文字的试题;4)、比赛期间,确定如何回答学生用书面提出的关于试题的疑问;5)、解决个别领队与协调员之间在评分上的不同意见;6)、决定奖牌的个数与分数线。
  考试分两天进行,每天连续进行4.5小时,考3道题目。同一代表队的6名选手被分配到6个不同的考场,独立答题。答卷由本国领队评判,然后与组织者指定的协调员协商,如有分歧,再请主试委员会仲裁。每道题7分,满分为42分。
  竞赛设一等奖(金牌)、二等奖(银牌)、三等奖(铜牌),比例大致为1:2:3;获奖者总数不能超过参赛学生的半数。各届获奖的标准与当届考试的成绩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