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诗经》中的“硕鼠”真是大老鼠?

2022-08-08 22:14:15


近日回乡务农,在稻田的田埂上看到多年未见、小时候非常喜欢抓了用瓦片烘烤后又香又脆的一种小动物——土狗。看着它憨态可掬的样子,不由得想起《诗经》中的名篇《硕鼠》,全诗原文如下: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记得中学学习此文时,老师是这样翻译的: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许吃我种的黍米!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许吃我种的小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许吃我种的禾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印象中,两千多年来,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是在讽刺贪得无厌、总想着剥削百姓的官员。所以“硕鼠”也就成了贪官的代名词,《硕鼠》也成为了中国古代人民群众控诉剥削者诗歌的经典名篇。

“硕”这个字在古代是“大”的意思。所以望文生义,一些古人也就想当然地认为“硕鼠”就是大老鼠的意思,再加上老鼠本来就是个偷吃粮食的坏家伙,所以长期以来大部分人一直都这样理解。甚至连《诗序》都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

对普通人而言,这样理解看似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仔细想一下,还是存在很多毛病的。因为古人在创作诗词歌赋的时候,大多使用文言文,文言文中的每个字句的含义和现在的大不相同。比如,在《诗经》的另外一首诗中有提到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这里面的“硕”和,《硕鼠》中的“硕”字是同样的意思,如果依然将其理解为“大”,那么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加之老鼠虽然什么都偷吃,但是并不会吃田地里长的庄稼幼苗,诗经中的“苗”也就是还没有长果实的庄稼。这个时候的庄稼就相当于一种草,老鼠是不会偷吃的。也正以为如此,“硕鼠”肯定不是指大老鼠。那么“硕鼠”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虽然目前没有什么统一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从古文的记载中推测出来。

《古今注·鱼虫第五》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载:“蝼蛄,一名天蝼,一名硕鼠,有五能而不成伎术。”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蝼蛄还有一个名字就叫硕鼠。也就能进一步说明《诗经》中的硕鼠指的是蝼蛄。

蝼蛄,也就是农村人所说的土狗,存在于中国很多地区,不仅会吃庄稼的幼苗,还会吃各种粮食,可以说蝼蛄妥妥的害虫一枚,尤其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只要有地方出现大量的蝼蛄,基本上意味着那个地方的百姓几乎颗粒无收。因此,苦不堪言的农人们对蝼蛄可谓恨之如骨。

《硕鼠》是《诗经》魏风中的一篇民歌。在春秋时期,魏国大概就是现在的陕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也是蝼蛄的主要活动地带。

活动在这一区域的蝼蛄主要是华北蝼蛄。而华北蝼蛄一般三年完成一个世代,这与《硕鼠》中“三岁贯女”的描述完全一致。而且华北蝼蛄食性广,喜欢采食菊科、藜科和十字花科等多个科的植物,不仅采食植物叶片,还咬食植物幼苗的根和嫩茎,极易导致苗木死亡 

正常情况下,5月中下旬经过越冬的成虫、若虫开始大量取食,以满足其产卵和生长发育的需要,这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魏地的一些老百姓在劳作的时候,发现总有蝼蛄等害虫吃庄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所以就创作了这首民歌,最初的目的也就是抱怨一下蝼蛄这个不招人喜爱的家伙,并没有那么高的格局用它来批判贪得无厌的官员。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后世的文人墨客看不惯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就借用这首诗歌来对其进行讽刺,从而逐渐被人为地拔高成为百姓反抗统治阶级压迫与剥削的斗争精神。写到这里,我觉得是时候正本清源了,希望现今的中学老师们不要再误人子弟。

蝼蛄虽然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但其富含天门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十三种氨基酸,以FeMnZnTiSeSrMo等宏观元素和PKCaMg微量元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大(小)便不利、尿潴留、泌尿系统结石、跌打损伤、脓肿疮毒、肝硬化腹水症、烧伤、肾炎及结核病等杂症,因而又有着极高的医学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