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关于立秋,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2022-08-03 10:32:59

 

作为“四立八节”(“四立”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八节”是指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八个传统节日)之一,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立秋节令一到,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趋于下降或减少,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故唐代诗人司空曙说,“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热在三伏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当天也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按照我国传统的节气推算方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因此,立秋时节仍处于暑热时段,尚未出暑,只有到了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因此初秋期间天气仍然非常炎热,而且这种炎热的天气,往往要延续到九月中下旬。对于立秋后这种酷热难耐的天气,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秋老虎秋老虎几乎年年都有些时日,因此,我觉得苏辙的名句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後清风渥肺肝中所说的秋後”,更多的是指白露节气的秋天,而不是立秋之后的秋天。

说到三伏庚日,这里顺便也给大家简单普及下相关知识: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中伏的天数则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也即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再简单一点说,就是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为10天,出现5个日则为20天。比如今年,就会出现5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就有20天的时间,要到815日才进入末伏。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期间,民间有祭祀土地神(秋社)、庆祝丰收、贴秋膘、咬(啃)秋(也就是在立秋前一天吃西瓜或香瓜)、晒秋、躺秋等习俗,而对于地处云贵高原的彝族、苗族同胞,则有更热闹、更刺激的玩常:斗牛。得小时候,第一次骑车远行,就是初一暑假期间,在立秋那天约了一帮小伙伴,骑了辆红旗载重自行车,翻山越岭40多公里,到嵩明阿子营乡一个叫三转弯的地方看牛打架。那之后,一到立秋,脑海中想得更多的则只有一个字——吃!吃什么?当然是鲜爽滋补的羊汤锅啦。

除了这些习俗和物候外,民间还有许多不为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不知道、不了解的关于立秋的一些说法和常识。

首先,是早秋”“晚秋之说。老祖宗讲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这里所说的晚立秋,便是“晚秋”。先祖们将立秋分为为“早秋”和“晚秋”两种情况,那么,他们是如何判断“早秋”、“晚秋”呢?一般来讲,在农历七月立秋,便是“晚秋”;若在六月立秋,则为“早秋”。今年立秋的时间是公历的87日,恰好是在农历的七月份。所以,今年属于晚立秋,也就是“晚秋”!

其次,是公秋”“母秋之分。古人将秋分为公、母。所谓“公秋”,是指立秋之日,恰好是农历日的单数;反之,则为“母秋”。民间把秋分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推测立秋后的天气状况。因为与“公秋”与“母秋”对应的还有一句谚语:公秋爽,母秋凶。也就是说“公秋”会比较凉快,“母秋”则相对较为炎热。我们今年的立秋日是在农历的七月初十,因此今年的秋,也被称之为母秋”!

第三,是睁眼秋”“闭眼秋之谓。所谓“睁眼秋”,是指立秋的具体时辰若是在白天,便称之为“睁眼秋”,反之,则叫“闭眼秋”。今年立秋的具体时辰是202857秒,也就是说是在晚上立秋。所以,今年的秋,便是闭眼秋!民间流传睁眼秋,丢又丢;闭眼秋,收又收的说法,意思是告诉大家,“睁眼秋”可能会造成收成的减产,而“闭眼秋”则预示着大概率会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第四,是脱衣秋”“穿衣秋之辩。这里的所谓“脱衣”、“穿衣,其实反应的是这一年当中秋季的炎热程度。“脱衣秋”,说明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还比较炎热;“穿衣秋”,说明立秋之后,很快便会凉快下来,需要加衣,注意保暖!今年是晚秋,也是母秋,民间讲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还有公秋爽,母秋凶,都是在说,今年立秋之后,会有一段比较炎热的天气。

在“四立八节”中,立秋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当大,古人认为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由此可见,立秋前后几天的天气状况还是一个衡量农作物丰收与否的重要标志。折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希望天佑中华,每年都如范成大诗中写的那样,物化天宝,风调雨顺,穰穰满家

最后,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虽然今年立秋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天气会很热,但是酷热的时候尤为注意的是尽量少吃雪糕、冰淇淋、冷饮等寒凉的食物。因为天热之时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此时人体的脏腑都是寒凉的,再吃冰淇淋、冷饮的话,无疑会雪上加霜,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更会加重身体的寒性,导致腹泻等问题反复发生。如果怕热的话,可以适当食用些祛湿的食物,比如绿豆、薏米、冬瓜、山药、红豆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