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王瓜是个什么瓜?

2022-05-23 23:14:33


立夏有三候,按《礼记·月令》的说法是“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逸周书·时讯》则进一步解释到: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王瓜,乃立夏第三候的物候标志。

但王瓜是什么瓜呢?长什么形状?喜阴还是喜阳?生于平地还是长于山涧?有没有南瓜西瓜那么大?好不好吃……说实话,作为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的我,至今也听说过,更没见过。

问了下度娘,美女是这样回复的:王瓜,又名土瓜。葫芦科多年生攀援草本。叶互生,多毛茸。夏季开花,瓣缘细裂成丝状。果椭圆,熟时呈红色。《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郑玄的批注则说:王瓜,萆挈也。《逸周书·时训》又说:王瓜不生,困于百姓。对此,清道光时期历史学家朱右曾校释到:王瓜,一名土瓜,四月生苗,延蔓,五月开黄花,子如弹丸,生青熟赤。

大名鼎鼎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也在其巨著《本草纲目·草七·王瓜》中说:土瓜,其根作土气,其实似瓜也。或云根味如瓜,故名土瓜。王字不知何义。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俗名赤雹﹑老鸦瓜。一叶之下一须,故俚人呼为公公须。一说即栝楼。

朱博士的注解和李教授的说明告诉我们,这种在山林里爬蔓生长的瓜藤,农历四月长苗、五月开花,样子像可爱的纺锤;熟的时候,是金红色,乌鸦最爱吃;除王瓜外,它又叫土瓜、老鸦瓜。事实上,三种叫法之外,还有人把它称为马瓜、菟瓜、 吊瓜、雹瓜、杜瓜、水瓜、马瓜、鸽蛋瓜、山冬瓜、野和钩姑、马雹儿或马剥儿、苦瓜莲、小苦兜等,这些叫法多见于各种医学著作,具有深厚的地域色彩。

怎么样?看了那么多解释、批注和说明,知道王瓜是什么瓜了吧?但我估计许多人还是一脸懵逼。算了,既然都没见过,还是直接上图吧。

历史上,在医药不发达的周朝和秦汉时期,这种野生的、遍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的王瓜,之所以成为物候标志,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其药用价值实在太高,对一些疾病往往都是药到病除。从《神农本草经》面世开始,这种自然生长于村庄旁的山坡、农舍边的篱笆的小圆球,它的果实、种子、根都具有清热、生津、化瘀、通乳之功效,能够有效治疗消渴、黄疸、噎膈反胃、经闭、乳汁不通、痈肿慢、慢性咽喉炎等疾病,因而广受普通百姓欢迎。

因喜欢古诗词,我搜索了下,汉唐时期的古诗中很少有写王瓜的?为什么?因为王实在是不够甜蜜,而且可当水果直接食用的瓜果很多,比如青瓜、香瓜、越瓜;可以做菜的也很多,比如葫芦瓜、冬瓜、南瓜,加之诗人们平时的志趣都不在瓜田李下,更不用说这种既不能直接生吃、加工食用时味道又不怎么好的王瓜了。

这一现象直到宋朝才有所改观。这是因为宋朝是一个农业十分发达的时代,许多人都以田园养殖为乐趣,在社会上形成了长盛不衰的田园风潮。在此风尚影响下,王瓜作为野生且药用效果明显的瓜果,这才偶尔出现在诗词里。比如,梅尧臣就写了首《醉中和王平甫(用其韵)》:

王瓜未赤方牵蔓,李子才青已近樽。

我最年高杂年少,风流还有杜陵孙。

事实上,除这一首外,梅都官还写过一首《亳州李密学寄御枣一箧》:

沛谯有钜枣,味甘蜜相差。

其赤如君心,其大如王瓜。

尝贡趋国门,岂及贫儒家。

今见待士意,下异庐仝茶。

梅尧臣出生农家,爱好田园生活,喜欢研读各种医药书籍,自己也拥有一个小田园,常为乡邻治病。在他的园子里,就种有王瓜。他写这首诗时,正值初夏,王瓜刚刚牵出藤蔓,偶尔有白色的花朵坐果,但还远没有到成熟的红色。而此时园子里的李子青青,快要成熟了。

作为学识渊博的官员,梅尧臣写这两首诗是在不动声色地向立夏节气致敬的同时,顺便向世人宣扬了一下他的博学多才。有人考证,凭这两首诗,梅医生也成为了有史以来我国为王瓜作诗最多的一个北宋著名诗人。

虽然有梅尧臣这样的著名诗人站台、背书,但王瓜并没有成为宋朝人民群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夏秋时节的主流时蔬。因为,在宋朝,最流行的瓜果是黄瓜,特别是南宋时期,黄瓜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种植,使其成为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餐桌上最具标志的时令果蔬。因此,进入宋代(准确地说是南宋)之后,早夏王瓜生,苦菜秀早已经默默换成了黄瓜生,苦菜秀

为此,喜食鲜嫩黄瓜的爱国诗人陆游在《新蔬》一诗中写道: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莫拟将军春荠句,两京名价有谁知?和对唐婉的思念一样,陆游对黄瓜也是一往情深,始终念念不忘,今天吃,明天吃,初夏吃,秋末吃,凉拌吃,醮酱吃,生吃,熟吃,可谓餐餐不离口。这不,如吸食D品般,他老人家越吃越上瘾,没过多久,又忍不住写了一首描写黄瓜的诗《秋怀》:园丁旁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到了元代,黄瓜从南走到北,逐渐成为了北方居民夏秋时节的主要蔬菜。这从诗人刘鹗的《食黄瓜》一诗中即可看出来:燕山五月新尝瓜,浅黄深碧风韵佳。食之飕峥清齿牙,时来微物亦荐达,使我抚脾长咨嗟。刘先生《食黄瓜》一诗实际上也写了两首,而且每首都是五句,非常的特别!

同摘谁能待,离离早满车。

弱藤牵碧蒂,曲项恋黄花。

客醉尝应爽,儿凉枕易斜。

齐民编月令,瓜瓞重王家。

这首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王瓜 》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经过宋元与大明王朝之后,由于黄瓜栽种普遍,而且因为黄瓜开花的时节正好对应《礼记·月令》四月王瓜生(古书上的王瓜生,指的是王瓜开花),所以逐渐地黄瓜与王瓜就混淆不分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大家就开始把黄瓜叫成王瓜了。

名称同蓖挈,四月亦云生。

花是黄金缬,形如绿玉横。

垂垂瓠不落,纂纂枣何争。

写意惟萧淡,相看最有情。

这是另一个也十分喜欢黄瓜的非著名诗人乾隆皇帝写的一首名为《题沈周写生二十四种其十七·王瓜》的诗。因对黄瓜的热爱,中国最高产的诗人弘历还写过一首描写黄瓜的诗《生夏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其七》。据他考证,从唐朝开始,王瓜就叫做黄瓜了。他说,唐人诗云二月中旬已进瓜,唐朝北方用地窖养瓜,二月里长出来的就是黄瓜。所以乾隆皇帝铁板定钉余以为王瓜即黄瓜

饶有闲园十丈长,不栽花木不栽桑。

摘来新物争先买,五月王瓜四月尝。

从清代诗人徐志的这首《汉口竹枝词其三》中可以看出,当时汉口附近的农民,已不种花木,不种桑蚕,十丈园田,种植的蔬菜主要是应季的黄瓜。虽然黄瓜四月五月都有,但是四月的黄瓜,最嫩,也最受大众欢迎,最能卖个好价钱。

隋唐以来,虽然真正的王瓜一直不受诗人们待见,而且在宋朝以后就逐渐被黄瓜取代了应有的位置,但作为一味良药,王瓜还是等到的医者和患者应有的尊重和拥戴。据本人考证,从《神农本草经》开始,《本草图经》、《本草从新》、《本草再新》、《本草撮要》、《日用本草》、《性味归经》、《医学入门·本草》、《医林纂要·药性》、《湖南药物志》、《品汇精要》、《名医》等十余种医学著作,都对王瓜的性状、药性、作用、功效和方剂炮制、内服、外用方法等作了详细的描述,为人们更好地开发利用王瓜提供了全方位的科学指导。就像陈奕信在歌曲《孤勇者》里所唱的那样: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这种不显山不露水,几千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着无私奉献的王瓜,何尝不是药物界里和人民群众眼中的英雄呢?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