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么一个地方(《装模作样》节选)

(2013-03-17 20:31:51)

 

                            这么一个地方

                                                 韩石山

 

          

 

太急了,一上来就写了这么多。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主要意思不是说你不怎么聪明,而是说那个也还不笨。世上这种型号的孩子千千万万,不差你一个,所谓芸芸众生者,小时候差不多都是这样。

你一说我就明白了,都怨我没有说清自己是哪儿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太笨了,生在哪儿都是一样的笨;太聪明了,生在哪儿都是一样的聪明。只有这种不太聪明也不算太笨的孩子,与生在哪儿,生在谁家,关系甚大。比如生在农村一个贫下中农之家,人到中年,当个生产队长(现在叫居民组组长)该不是难事。生在城市一个工人之家,有所谓的国供户口,长大之后当个工人该是小菜一碟。而生在农村,要进城当个工人,可就比登天还要难了。

先说生在哪儿。

前面说了,我家在晋南的一个镇子上,叫韩家场,镇子名叫临晋,给人的感觉,古代该是秦国的地方,后来才归了晋国。怕也确实是这样。临晋离黄河,也就二三十里。长大后看《史记》,黄河西岸,秦国确实有个叫临晋的地方。这个地名怎么又用到了河东,就不得而知了。

前两年看吕思勉先生的《读史札记》,说涑水河古代名为晋水,临晋的地名,得之于此。司马光是夏县人,著有《涑水记闻》,涑水从夏县那边过来,正好流经临晋南部,注入五姓湖,再注入黄河。这么说来,此临晋非彼临晋了。

临晋过去是个县,上世纪五十年代,跟东边的猗氏县合为临猗县,县治设在猗氏,这样一来,临晋就成了临猗县的一个镇子。临猗过去属运城地区,地改市后,就是运城市了。

这一带,古代叫河东。看地图,黄河的形状,像个“几”字,第二笔是个“折弯勾”,那个弯,还往西南突出一点。弯里的那块地方,就是河东。南边是河南,西边与陕西相连。

弯里正中间,是运城市,往北一点,是临猗县城,再往西一点,便是临晋。

韩家场就在镇子的东侧,与镇子的东关,隔着一条不宽的土路,不会超过十步。说是镇子的一部分,一点也不为过。这从它现在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叫临晋行政村第四居民组。

这样就清楚了,我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韩家场人。

说了平面的地理位置还不行,还得说立体的地理位置,——山川地理,就是一种立体地理。

山西的平均海拔是一千米,运城一带是平原,平均海拔四百五十米,临晋一带稍高些,当在五百米。北京的平均海拔,据说只有五十米。这样一来,当我刚刚生下,一睁开睛,若想看看北京,就要脸朝下看了。相当于从一百多层高的楼上,往下看过往的汽车。事实上当然不会,且不说山川阻隔,光差不多两千里的距离,就可以让这点高低的差距忽略不计。但是,感觉就不同了,你知道你这儿确实这么高,他那儿确实那么低,就有了高低的差异。小时候如此,大了更是这样。

这是山川地理,若从人文地理上考虑,又有不同。一个临晋镇韩家场村的小学生,要看北京就要仰视了。因为,从你所在位置上看北京,不管你意识到没有意识到,都要经过一个又一个阶梯,层层升高之后,才能看到。这些阶梯,都有名字,先是县,再是市,再是省,然后才是首都。

怎么扯到这儿了呢?

这一点对一个农村孩子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你想么,一个生在北京的孩子,一旦明白事理,知道自己从娘肚子里坠落下来的这个地方,乃是中国的首善之区,他此后的一切努力,只要不被驱赶出这个首善之区就是了。也就是说,他的一生所采取的都是守势。事业上再成功,对于能待在北京来说,也是一种守势。

对一个生在山西农村的孩子来说,可就不一样了。他要是取守势,只能在农村待一辈子。不想生于斯又老于斯,他必须取攻势。先攻下县,再攻下市,再攻下省,再攻下京城。县、市、省、京,一个比一个高,这样这个孩子进攻的路线,就是一条斜斜地往上延长的直线。说是仰攻亦不为过。

有人会说,一个农村孩子,到北京干嘛,他所有的努力或许只是想到县里市里谋个工作,娶妻生子,了此一生。你说得对。大前提是你必须定下一个进攻到县里或市里的量。比如说,要进入县,一个农村孩子只要付出智力与体力的百分之五十,要进入市里,则须付出智力与体力的百分之八十。且不说各人的智力与体力不同,那个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八十也会有所不同,就是各人的智力与体力完全相同,你能定出这个量吗?就是国家质检部门真的定下了这个量,这个量也会因不同的因素而稍有变化,比如今年定的量是百分之五十,而实际需要的量是百分之五十一,他栽了,这个责任谁来负?

这样一来,不管本初的心志是什么,都要用了全副的智力与体力去拼搏。

古往今来,就是那些大英雄,未必一下子就达到他事业的顶峰,也是拼了全力来争取的。没有人敢掉以轻心,说只要付出一半的能力就行了。

曹操该是大英雄了吧,据他自己在一篇文告里说,他最初的志向不过是当个州郡一类的官员,到死的时候,能在墓上题上“汉故征西将军”就行了。那时候,他绝不会想到能当上魏王,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他儿子手里连皇帝也当上了。当然,更想不到死了多少年,还有人会假造他的什么“伏虎大戟”而居然成了考古界的大事。

人们为生存的努力,都是拼了全力的。只是,有的人拼了全力还达不到目的,有的拼了全力达到了。还有一种情形,就像曹孟德先生,原本是拼了全力谋个“征西将军”的,没想到用的气力太大了(他本身有这样的气力),竟得到了原先从没有想过的东西。这种努力得过了头的事,在农村孩子身上时有发生。

从后来的情形看,我就属于那种努力得过了头的人。这是后话,放下不表。

临猗这个地方,还有他的特殊之处。一说山西,人们的印象,要么是连绵起伏的山岭,要么是沟壑纵横的高原,都不错,但对于晋南这块地方,并不适合。晋南也有山,南边的是中条山,东北是太岳山的南麓,西北是吕梁山的余脉。除了中条山之外,只可说是沾了山的边儿,并不是真正的山区。加上西边的黄河,可说是在这三山一河之间,全是坦坦的平川,俗称晋南平原。

而临猗,就在这块平原的正中。

一个生在平原上的人,有他的好处,也有他的坏处。好处是,这儿是粮棉产区,衣食无忧,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一年四季吃白面,四季衣裳不用买。坏处是,这样的地方,最易让人生出堕性。多少人走南闯北,老了还是愿意回来,说,走遍天下,真还找不出比晋南更好的地方。

  

(此为全书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节名为《一个不聪明也还不笨的孩子》) 

               这么一个地方(《装模作样》节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