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系名泉几度游

(2010-10-12 12:12:59)
标签:

文化

心系名泉几度游

心系名泉几度游

韩石山

 

一说起济南,外地人多会说,早年看过《老残游记》,如何心仪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色,一有机会便远迢迢地奔了来。对我来说,更亲切一层。小时候在德州住过几年,父亲经常外出,不说“出差”而说“出发”,父亲不止一次“出发”济南,在我少年的心里,早就有了个泉水淙淙的美好印象。

然而,真正去了济南,且领略了泉城风光的,则是在“文革”中。大约是1968年夏天吧,“大串联”早就停止了,“复课”却杳无踪影,我和两个外系的朋友,竟起了再度串联的念头。去哪儿?当然要去个既值得去,又相对安全些的地方。怎么去?当然是再一次试试大串联中练下的“扒火车”的功夫。掂掇再三,权衡再四,选中了济南、泰山这一条路。其时我们都是大三的学生,因为前面的学生毕不了业,只能还是一年级。

一路上的辛苦不必说了。且说一天早上,三人从济南火车站下了车。那时候,还是老火车站。这火车站,先让你心生敬意,不是多么大,也不是多么高,但那仿欧式的建筑,又经历了岁月的磨洗,几分典雅,几分苍桑,调配的多么恰当。跟这儿一比,我们太原的火车站,真是太单薄,太寒酸了。

往前走,更绝。不宽的一条街道,两边全是法国梧桐,杈桠相交,绿枝披覆,清水漫过的街道上,晃动着滤下的斑斑光影。问过逛早市的老人,经详细指点,便穿进了一旁的小巷。怎么拐的,早就忘了,不过,确实记得走过一段石板小路。当时还曾想过,按老残先生的说法,这石板一揭开,说不定会冒出一股泉水呢。

待到得趵突泉公园,已是日上三竿。原以为,“趵突”者,一定会像马尥蹶子似的,不住地往外喷水。对不起,当年我真的是这样理解趵突二字的。到了跟前,竟看不见冒水的地方。待游人指点,才看见一方高耸的石块旁,有涟漪微动,似有若无。后来知道,不是泉水干涸,实在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盛夏时节,水量最少,若是秋季,当是另一番景象了。

纵然如此,一点也不遗憾。不说这泉水了,就是周遭的建筑与景观,也足够我这初来者观赏留恋。那些厅堂,那些长廊,都是那样的古色古香,一点也不亚于苏杭的什么园林。若论古趣,似乎还要更胜一筹。漱玉泉旁,竟是李清照的故居。想想吧,暮春时节,女词人就在这儿,一面款款而行,一边念叨着她那流传千古的名句,该是何等美妙的景象。

此后三十年间,来济南不下五六次。每次来了,只要时间宽裕而相距不远,都要去趵突泉边走走。去的时候,尽量选游人不多的时候,喜欢的就是那份古朴,那份幽雅。然而,是大前年吧,这最近的一次,却让我深深地失望了。是一位报社的朋友领我去的。顺着泺源大街往西,不说别的了,光那泉城广场,就走了我个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及至到得趵突泉前,差一点抚栏流涕了。我不敢说这样的开发有什么不对,只是总觉得,将一位清雅的少妇,打扮成一个华丽的贵妇,怕不是谁都喜欢的吧?

 

                                                                   2010年9月25日于潺湲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