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穷不帮穷谁照应

(2009-01-08 12:42:44)
标签:

情感

                            

穷不帮穷谁照应

                      穷不帮穷谁照应

                               ——与四弟的通信

 

                        给四弟的信

 

四弟、弟妹: 

不知道三弟给你们说了没有,老家的两通碑都立起来了,一通是父母的,一通是祖父母的,都不错,见照片。碑额是请著名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写的。两边的对联,是我与三弟共同拟的。关于此事,我写了篇文章,在刊物上发了,又放在博客上,也发过去。 

另有一事,跟你们商量一下。

父亲去世后,领了一万二千元的抚恤金,相当于他十个月的工资。因他在去世前一年,与保姆有过一个协议,其中说,若他先去世,给对方一万元。当时我和三弟对此都有看法,尤其三弟看的很准,后来的事就不说了。因有此协议,我们这样的人家,不能说别的,只能按协议办。钱一回来,就给了对方一万。剩下的放在三弟那儿,这两年来节气祭奠全花了。此事不知给你说过没有,若没有,也是我的意见,希谅。

父亲去世后,我曾去过德州。前年去济南开会,德州监狱的领导知道了,派车接我去。在那儿,我跟监狱领导说过一句话,就是:“多余的,我们一分钱也不会要,是我们的,一分钱也请给了。”因为我知道,还有一个文件,司法系统无过错的离退休干部,去世后,按部队离退休干部的办法,再发相当于二十个月工资的抚恤金。此后我再没有跟他们联系过,我相信,他们会尊重我们这样的后人的意见的。

 也是父亲在德州的人望好,今年九月间,德州方面又给了二万四千元。就是父亲应当得到的那部分抚恤金(按二十个月算)。德州监狱有干部来太原办事,领导让捎过来的。现在这笔钱在我这儿。

关于这笔钱的用途,只有两项,一是办一次三周年暨立碑的宴请,不知三弟具体的安排,估计会请全村人,二是,剩下的悉数分给六个弟兄。宴请花不了多少钱,也就两三千吧。

我的意见是,这笔钱这样平分,听起来公平,实际上不公平。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弟兄六个的情况,已大为不同。大哥已去世,他的那份,无疑该给嫂子和侄儿,不必说了。我们弟兄五人中,数五弟的光景最可怜,父亲生前,几乎没给过什么补贴。当然,这也是因为下面还有六弟,更需要照顾。我们当哥哥的,怕也没给过什么关照。这也是因为,我们弟兄六人,没有一个是当官的,也没有一个是经商的,都是靠工资生活的平常的人家。你在国外大学当教授,我是作家,听起来气派,绝不是什么富家。可是,俗话说的好,穷不帮穷谁照应?何况我们是亲亲的亲兄弟。

有鉴于此,我已决定,将我应得的一份,给了五弟。现在,我也动员你夫妇,将你们应得的一份让给五弟。若不宴请,每份是四千元,大哥家应得的是这个数。我们要分摊宴请的钱,一份当在三千六七百元。这样五弟连上他的一份,就是一万一千元的样子。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补助吧。

至于老三和老六,就算他们有这个心,我意还是不要参与为好。老三两个女儿,一个正上大学,一个明年要考大学,他的工资不高,稿费也有限。老三这几年出力最多,家里的事全靠他操心办理,比如这次立碑,就全是他在老家张罗。以后家里的事,也要靠他。老六,是我们最小的兄弟,关照还关照不过来,怎么舍得让他参与呢。当然,我相信,只要跟他们说了,他们也会让出的。

总之,我的意思是,这笔钱平分了,对我们每一家来说,有的有大用处,有的只有小用处,与其这样,不如将可集中的集中在一起,为一个弟弟作点贡献。五弟媳过去,常在村里人跟前抱怨父亲对五弟不好(意思是没什么补贴),那是老人的事,我们管不了,现在我们这样做,也让五弟媳和村里人看看我们老韩家弟兄之间,彼此是怎样竭诚相待的。

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只跟你二嫂说了,她支持我,现在再跟你两口说一下,希望获得你两口的支持。

我说这些,绝没有勉强的意思,只是我有这么个想法,想把这件事做好。你们不支持,我一点也不会怪你们的。父母生前,对你们的关照也不是很多。你们在国外,一家人生活也不容易。给了也算是一点补偿吧。

这事儿,要到十二月才会办。不必急着回答,你们好好考虑考虑。祝全家安好!

 

                                      兄  石山

                                          十月二十九日

 

             四弟的回信

 

二哥,二嫂:

你们好。今天可能是四弟回信最快的一次。

读完二哥的来信很感慨,不马上复心里会觉得不舒服。

不要说是突然多出两万来,就是差出两万,家里兄弟也会共同承担。家里有一个兄弟过得不好,别的兄弟本来就有责任。二哥平时对家里关照甚多,现在还在想着其中一个过得不太好的,四弟特别感动。为这样一件事,根本不用作这样多的解释,四弟完全理解二哥的心情。

我的一份没有任何保留地给了五弟。至于我三哥和六弟,我同意二哥的看法,不要参与了。说实在话,四弟在父母生前尽孝太少,现在动父母一分钱都觉得惭愧,所以让给别的兄弟倒是略感欣慰。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四弟还会尽力。

难得二嫂也这样一直想着家里,很令四弟敬佩,的确是我们的好二嫂。

祝万事如意!

 

                                              怀远,秋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