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的这些经历,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职场行为

(2017-09-13 14:21:08)
标签:

杂谈

师至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健康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著有《如何成为金牌心理咨询师》、《职业心理咨询师晋升之道》等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心理健康嘉宾;国内首批EAP运营师;国家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授课老师。擅长发展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授课。中国职业心理网创始人。

不可否认,人的职场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童年期成长环境影响的。

小杨和小红,两个还算优秀的女生,在幼年的时候遭遇到了一样的成长环境:小杨那时候她在很冷的东北家中,父母白天要上班,不得已用绳子把她拴在床上,因为担心小小的她玩的时候掉下床,直到上小学她才摆脱了被绳子拴着的命运;但是,上学后,父亲对她的要求很严格,期望也很高,从小开始,她在父亲嘴里听不到夸奖,只有严厉的训斥。就这样,她慢慢长大了。

而她对父母的印象,也是:“做对了也没鼓励,做错了就骂”。

工作后,她非常优秀,但是也沿袭了父亲教育她的风格,她对自己很严格,对同事也很严格,对手下更严格,从来没有鼓励,只要发现了问题,便是对手下无休止的批评。在大家的眼中,这个女人很冷血,没人情。在单位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好。

小红,在2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在奶奶家中,每天很羡慕的就是叔叔家跟自己一样大的堂妹,每天婶婶都给买零食吃、经常有新衣服、有新玩具玩儿。虽然奶奶对自己很好,但是看见别人的妈妈和孩子,小红的心中还是落寂的,也是自卑的。

上学后,小红一开始在班里都不说话,慢慢有了熟悉的小同学后,她才渐渐开朗起来。再后来,工作后的环境,她的独立开始显出优势,慢慢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并且,她很热心,经常以帮助别人为自己的快乐。在单位中人际关系非常好。

这两个故事中,小杨和小红,自幼的生长环境比较类似,都是在一个缺少父母爱的环境中慢慢长大。但是长大后,俩个人的行为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在苛刻环境下长大的小杨,长大后也成了一个对别人苛刻的人;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红,长大后却把自己的爱无保留的给到别人,以此塑造着自己的自信。

由此可以看出,童年孩子经历的环境不同,成年后所展现的结果也不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重视早教,但是更多的人只着重于对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看到孩子心理模式的发展,也不关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了这样的一份报告,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由此可见,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的经历会对其成人后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作为家长,你现在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有可能对孩子长大后的行为模式有着相应的影响作用。

知道吗?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庭,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在我们自小的原生家庭中,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其实对我们的影响更大。回想一下自己的父母和现在的自己,是不是有种比较熟悉的感觉呢?

举个例子来说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而那个看不见的程序,就是我们内隐行为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这个影响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或许会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这个阻碍,会对我们的人生起到哪些作用?或许只有我们经历过才会明白。

如果你已经身为父母,一定要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