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节,讲述记者自己的故事——1039主持人盛博

(2010-11-07 07:30:10)
标签:

盛博

北京

宋体

找乐儿

听众

记者节

财经

分类: 职场

1039主持人盛博:如何进入广播电台当主播

首都生活广播有个帅小伙儿盛博。他主持的节目充满青春气息,很受听众的欢迎。

盛博2003年来到北京电台,在首都生活广播做一名主持人。他主持的 《找乐儿》、《都市新生活》节目不仅给听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还带去很多娱乐和享受。有人说年轻人主持的节目一定会对年轻听众的胃口,可盛博主持的节目不仅年轻人爱听,许多老年人也成了忠实粉丝。

盛博经常为自己走上播音与主持这条路感到庆幸。他说自己是选对了“行”,进对了“门”,他要在电台提供的大舞台上把自己锻炼成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谈起如何进入广播电台,他的回忆也像他主持的节目一样风趣:从小小报幕员到走进广播学院直至最后真实地通过电波用声音触碰世界,注定,这就是他的职业。

盛博原本是不喜欢广播的,从小就爱看电视不爱听广播。电视那个花里胡哨的黑盒子对他的吸引力往往要大得多,所以也无暇顾及那个小得多并且只会出声的小盒子——收音机了。每次看见周围的同学朋友如数家珍地说着广播里的这个节目那个主持人的时候就觉得挺纳闷——为啥呢?

直到某一次演讲比赛,盛博光荣地拿了一个一等奖后发现奖品是一台收音机(顺便说一下,小时候参加各种演讲啊朗诵啊报幕啊无数,如果非要给现在的职业找个理由的话,那就该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比赛演出了),拿到收音机的时候盛博其实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究竟是把它送给奶奶呢还是外婆呢?

最后忘了什么原因,谁也没送成,但肯定不是因为他吝啬。于是,闲着没事儿又被禁止看电视的盛博开始研究起收音机来了——这一开始,就没停下来过。直到今天,当盛博自己终于坐在灯光温暖的直播室,面对着眼前庞大的调音台、五花八门的按钮和黑炮般的话筒的时候,时常会突然想:如果我没有得到过一台收音机,现在的我又会有多大的改变呢?应该不会有很多吧,我还是我,只是我不再会了解广播原来就像贴身的内衣,你时刻可以用耳朵去感受那种把每个毛孔熨平的畅快;只是我不再会享受和广播像朋友一样在一个敞开却又私密的空间中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秘密;只是——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坐在话筒前,戴上耳机,和一个个无比熟悉却又从未谋面的朋友谈笑风生。也许一切都是早有安排吧,从小小报幕员到走进广播学院直至最后真实地通过电波用声音触碰世界,注定,这就是我的职业。

从法制主播到快乐男孩

在大学毕业前,盛博曾在电视台做了一年法制节目,天天和凶杀、抢劫打交道,颇有些苦大仇深的感觉。盛博也觉得将来肯定和新闻结缘了。然而刚到电台,领导就安排他做了一档早间娱乐互动节目《找乐儿》。当时盛博心里还挺抵触:娱乐节目?多没深度!大学里面好歹也是最佳辩手,说起社会时政来一套一套的,怎么就做个嬉皮笑脸的节目呢?

连盛博自己都没想到,第一天直播他就找到了“娱乐”的感觉,看着几百条热情洋溢的短信,他轻松地和搭档找到了“乐子”:讲笑话,演段子,说得不亦乐乎,好像短信平台上一条条蓝色的短信就像一张张脸冲他们微笑。面对话筒,虽然没机会说离奇曲折的命案、没吐出深奥的人生哲理,但在那个寒风凛冽的早晨,盛博感到了和听众沟通的快乐。

这乐儿一找就是3年。3年里,盛博掌握了北京太阳升起的时间规律;他和搭档基本讲完了市面上能买得着的笑话书;在北京地区第一次把真人选秀放到了电台直播间;《找乐儿》开播半年就被评为“听众喜爱的优秀栏目”;“找乐儿”的论坛成了北京广播网最火热的板块之一,听众在论坛里自发地组织郊游、聚餐、K歌活动……

节目后,听众送来牛肉粥

说起主持中难忘的事情,盛博能说出一大堆。

有一天,一位听众发来短信说她妈妈煮的牛肉粥非常美味,读短信时,他加了一句“真想尝尝是什么滋味啊!”这是主持人常用的手法。结果刚下节目,传达室给他打电话,一大盆香气腾腾的牛肉粥静静地躺在传达室的大理石桌子上。

又有一天,说到各地小吃,在南方长大的他对北方小吃不太熟悉,尽管听众解释得惟妙惟肖,还是一头雾水。结果那两天,他总能在传达室取回听众亲手做的炸咯吱、驴打滚……

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盛博开始感受到听众的可爱、以及自身责任的重大。他开始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盛博忆旧

第一次主持。“小学一年级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糊里糊涂地被老师选为六一篝火晚会的主持人,和一个比我高出三头的四年级姐姐组成了相当滑稽的搭档,当时完全不知道主持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也不紧张。倒是让在台下看演出的妈妈捏了把汗:据说我在报幕时脚下的话筒线已经乱作一团,报完幕我只要一抬腿就会立刻“狗吃屎”,可是那个小不点的我居然在说完话后无比冷静地整理好话筒线,昂首挺胸地走向后台。”

第一次赶考。“虽然我从小到大主持了无数晚会、运动会、颁奖会、辩论会,可从来没想过把主持当作职业。高二时,在得了数理化各种竞赛的奖项后,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理科,为投身科学事业努力奋斗,还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就在我越来越像穿着白大褂在酒精灯烧瓶间游走的科学家时,班主任把一张《光明日报》扔在我的桌上,那正是北京广播学院的招生简章。老师说:反正也不耽误,试试!

“南京过关,一到北京面试,我和爸爸就傻了,播音系门前人山人海,女同学大都打扮得分外妖娆,男同学则西装革履,还有个别同学留起了爆炸头。看看自己,满脸昭示青春的小痘痘,深咖啡色的中老年V领毛衣,领口露出醒目的秋衣。本以为没有什么希望,可一个月后,收到了专业加试过关通知书;两个月后,我以江苏省艺术类理科最高分考入广播学院。”

职业点评:

一个匣子听出一个职业,一个努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很显然,盛博是在快乐中工作着,是典型的“累并快乐者”。但是,他为此要付出很多同龄人不曾有的辛苦,甚至为了做好节目会牺牲所有的“约会”,但回报也会很“灿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