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出国留学没有太长的打算,一些家长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就送孩子出去镀金。其实,在留学大军中,已经有越来越多明智的求学者在出国前就为自己的前途做着铺垫。
我的前途我做主
——两名新海归的职业发展历程
文/阳光
时刻充电的前途更光明
每年那么多大学生毕业,也有很多人继续自强不息的追求着。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
能在机会来临时伸手抓住。
不断进取打造了前途
毕业于湖北一家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严勇兵以优异的成绩被留校任教,当年,由于成绩优秀被学校派出进修。回来后做老师,当时,由于网络、计算机刚刚兴起,喜欢琢磨的他就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台电脑,慢慢地,有熟练到精通,这时候,学校要成立网络中心,在找不到懂网络和电脑人才的环境中他顺理成章地被抽调到了网络中心,分管学校的校园网。学校网络中心的编制当时是和学校的外事办在一起。
在一个特别巧的机会,学校外事半要给湖北省教委做一个培训,严勇兵又沾了自己英语好的光,被外事办邀请过去。这样,他离开了学校,到了湖北省教委外事处工作。之后在这边工作了五年。
五年之后,他想放弃工作去继续读书,这时候,又是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车伟民到湖北做一个展览,希望借调一个熟悉英语和外事活动的人帮忙,他当时也考取了湖北大学的MBA,他没抱信息地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能把自己湖北大学的MBA转到北京大学读的话就可以考虑来北京工作。没想到的是,他居然真的被转移到北大了。于是,他背起行囊就到了北京的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工作。转眼三年过去了。开始筹建一家专业的留学服务公司,自此后他一直从事和留学相关的工作。
体验留学生活
工作逐渐平静,这时候,严勇兵又想为自己的前途充电,他考虑到自己一只从事的都是与出国有关的工作,又对留学领域比较熟悉,经历了数次出国考察,而自己并没有真正去国外真真实实地学习过,真想扎扎实实的再学点东西,就萌升了出国留学的打算。并下定决心要出国留学。
出于这个动机,他开始为留学做准备,由于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只利用假期的一个月时间做了点习题,考试就过了。准备各种材料也得益于所从事的工作,很快便如愿以偿,拿到了英国赫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初到英国,他就感受到要协调生活环境与语言适应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虽然自己的英语在国内已经是很优秀的,到了英国后在日常的交流中还是和别人有很大差别。花了三个月才慢慢建立起了一些学生圈子和老师圈子。他到英国的学费全部自理,凭着工作多年的积蓄,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学习上,没有经济压力的学习让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带了融入学校的环境中。后半学期时,他感到没有打工的学习好像构不成完整的留学生活,就打了两个月短工。后来,他把自己的这段留学经历戏称为“体验英伦”。
严勇兵说,“相对来讲,我的一步一步还算是轻松的,虽然碰巧的几次机会都让我赶上了,但是,每一步能抓住机会都是靠自己后天的努力得来的。”
要有想法地做事
毕业后,他跟很多留学生一样想留在国外工作,犹豫再三,还是感觉到回到国内发展可能机会更多一些。因为英国是非移民国家,如果想在英国找工作先要转换自己的身份——或者是直接移民,或者要拿到工作签证。工作签证必须短期内在特定的行业从事特定的工种,如中药铺、餐饮等行业里面从事英国本地人不愿从事的工种,且招不到本国人的证明。所以就不想为了留在英国而花时间浪费自己的专业。于是,2004年他毅然回国。
回国后,是回原单位?还是为了收回读书的投资而找寻新的单位?在犹豫中过了一个月,后来还只在父母的建议下回到了原单位。
但是,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的严勇兵最终还是忍受不了国有企业的那种平静,晋升也没能留住他那颗寻求竞争、不甘于平庸的心。他不希望向众多前辈那样按部就班的走完后半生。半年后,他还是离开了。加盟到一家外资企业,做起了高级职业经理人。用他的所学和善于探索的心态,如鱼得水。用他的话说,市场化的企业虽然竞争激烈,时刻都有危机感,压力也非常大。但是凭自身的实力有想法的做事,实现着以前不曾实现的想法,做起来还是很舒畅的。
谈到下一步的目标,严勇兵对自己的路很明确:做头脑有想法的高级职业经理人。
从严勇兵的经历来看好像都是机会再找他,其实他背后付出的不懈努力才是他一步步攀升的理由。“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用在他身上非常合适。
留学只是看世界
有人会因为一次偶然的发展改变自己的人生,但这要靠敏锐的洞察力和嗅觉,当信息
看到了,才知道如何去筛选。
留学期间,用跑步来解压
199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高巍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在辽宁信托投资公司任投资银行部任副总,有规律的工作和有节奏的生活还是没等捆住一颗年轻的心。他还是趁着工作中的业余时间参加了自学考试,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紧接着,他又一鼓作气读完了投资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正当他准备雄心勃勃大有作为时,被单位派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学读MBA。用他的话说:出国的机会是天上掉下来的!但他当时事业发展非常好很好,正处上升中,真的无意离职学习。后来一想:既然组织派遣公费学习,回来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且,出去可学新知识新技能,开阔视野。就顺应机会的降临,出国学习了。
国外的学习期间,由于有了单位的经济支持,高巍没了学费方面的后顾之忧。专业上,
自己在工作后的坚持学习倒帮了他大忙,又有经济与管理工作的实践方面。学习上也不太吃力。为了加强实践,他抓住一切机会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包括到银行实习,参加基金公司的研讨会,业余学习证券和理财类的从业资格。一段时间下来,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不负单位重托的心理压力还是使他喘不过气来,没办法,他只能用练跑步来强健自己的身体,这时候,他发现锻炼身体竟可以减轻精神压力。后来慢慢发展成为长跑,并养成习惯。以至于在中学大学时都是体育差等生的他,都能够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全程了。
选朝阳行业,可以搭行业便车一起快速成长
2000年,高巍比其他同学提前完成了学业。回国后在原单位顺利得到了提升。但很快受行业整顿影响,辽宁信托投资公司关闭,面临就业问题。在市场找新工作期间,从事过信贷,证券(投行)工作的他最先去的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任中介业务部总经理。后觉得既然离开了传统体制,索性放手一搏,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到了陌生的到了北京来寻梦。
在他的潜意识里,一直想做一件事:开拓投资理财市场。因为在留学期间,他见到了国外理财行业的状况,并有机会通过实习等方式接触。虽然回国后没有马上从事这行业,但有基础和准备。2001年,机会来了,搜弧网要在内容上增加理财板块,需要专业人士加盟,就这样,他用自己的经历与见闻借助一个发展的平台建立起了国内网络行业第一大理财频道,率先开展‘理财’这个新领域的市场,利用网络传播新手段、新理念、新方法。这不仅在当时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行业先行者之一,至今依旧是行业内口碑最好的频道。用他的话说:“中国人刚开始有钱,但中国金融是分业体制,不符合理财所要求的混业经营体制,这些都决定了理财行业在中国是新兴的,选这个行业容易做出成绩。而我对理财的相关门类都熟悉。自身有此条件,也对行业的发展方向有认识。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要选朝阳行业,这样可以搭行业便车一起快速成长。”
国外的经历对他选择自己的职业目标提供了有利的帮助,而选择的新行业不仅给了他发挥的舞台,更成了他提升自己身价的砝码。目前已经去一家主流门户网站继续做理财行业的高巍结合自己的体会,告诫准留学生们:一、在出国学习前,最好是对国内情况比较熟悉,再选专业,才会更有方向感和使命感。二、出国学习,语言关中听力最重要。听力突破了,其他都不在话下。三、如果读MBA,可在国内进行些预习。国内可以弄到好多MBA的英文教材,甚至可以找到中译本。事先看看,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