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10.31筆記——勝爲士

(2024-11-02 00:23:26)
标签:

杂谈

灵修

人生

思考

哲学

分类: 读书笔记
24年10月31日、星期四
〖記事〗近來,忙碌,閱讀減少,飲酒增多。又,整理現代禮俗及孔教會資料。
〖隨感〗(滿紙荒唐言)
一、「玄理上之自義」即謂只知實然、不知應然,亦即已知「如何行」,卻不問「是否行」。前言「真善」處,就「真我」講,則所謂求真者,不僅是對物(學術),抑且是對己(信仰)。
一、不論信仰為何,凡實踐在現世者,必受行學及計學之檢驗。進而,經濟之規律(得道)、倫理之習慣(得體),無不限界吾人之言動也。以故,凡輕率實踐者,其禍不免。
一、人有限界,世有時間,俱為稀缺的。稀缺,則必有計學問題。行爲(取捨),所以求安樂;稀缺,則不安樂。矧現世變動(安定之反),固無真安樂歟?是故,理推者,所以對治稀缺(不安)而已。生活便是變動(不安),反之,變動便是生活(生計)。
一、理想,指宗教之彼岸;藝術,為審美之預嚐。故此,人文偕合神啓(如如的),而非以審美代替宗教。如此,既不改虔信,又使藝術得其所(詩教的)。【案:賀麟以禮教、詩教、理學,對應宗教、藝術、哲學。】
一、節制(雅)是美德。欲操練此美德,不僅可以克制及奉獻,抑且可以儲蓄及勤儉。推之,凡合乎人性之美好願望者(順自然、義善),是美德之基礎,不是美德之反對。進而,凡苛求價值理想、污名化正常生活者,俱是反人性(逆自然、罪惡),亦即無美德。【案:此就玄理言。】
一、語言為後起,意思之交流則先於又大於語言。凡後起者,初是「離藏的」(潛在),後為「合顯的」(實現)。人固能交流,而後起其語言,又後起其文字。離語言文字處,亦含此未經語言文字化之實義(本真的)。類之,雖倫理道德(仁、內聖),亦待有正確的生活模式(禮、外王)作為後起之條件,而所踐行之倫理乃蘊含在此本真之模式之中(由仁義行,非行仁義),此模式則為先為大也(克己復禮為仁)。此非謂環境或制度決定;乃謂即禮即仁,如如一體。【案:此就倫理言。】
一、只求「釋放」,不求「醫治」,便是將自由用作放縱情慾之機會。求醫治,須先取患者對醫生之態度。
一、「實」就「跡」言,「誠」就「心」言。誠其心,實其跡。
一、由市場觀之,人既是目墑,亦是手段,蓋互惠的也。
一、「交換」(互惠)與「交戰」(互害)相反。
一、文明底基礎:權界(自由)。
一、從「黃河—北方」,到「長江—南方」,再到「海洋—普世」。儒家,倫理學;法家,政治學;道家,經濟學。以及:名家,邏輯學;墨家,物理學;雜家,方法學(方法論)。【案:前言「雜家眼藏」「道一術二」,相通。】
一、吾人生活之所以痛苦者,非因現在不知如何活,乃由於此前未能「死得其所」。初,亞當服從夏娃而食禁果(並以遺夫,夫亦食之),雖死不避也。設當時身便死,一切結束,無有後果,則內心未嘗不踏實。所不虞者,其「死」非結束,生活仍繼續。甚或食禁果矣,愈感到情慾之染污(自知裸體),亦愈心生不甘而卻避(爾所賜偕我之婦以樹果予我)。於是,前此之能死,今則顯為不純粹、不明智,只留尷尬。自此以往,此尷尬常隨之,而心中遂無平安踏實。——吾便是亞當,吾犯了原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