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22筆記——勝爲士
(2024-01-23 10:09:42)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4年1月22日、星期一
〖記事〗今日,愛常存。又,修訂歐化方案。
〖讀書〗讀完《中國思想對於歐洲文化之影響》。(案:此亦西學中源論之一種,其對於社會文化之形成,思考淂過於簡單化。惟身處此封閉之世局,兼受傳統與現代之流弊,吾人讀此書,則適能揭露世俗會通之祕辛,洞見彼不敬虔之真相,故未必無助益也。復次,須區分「局內」與「局外」兩視角,局內見其異,局外見其同。)又,讀完《摩西與一神教》。(案:此書用心理學的分析,論猶太、基督之起源,余不能斷其是非也。但順彼思路,余反思到中國文化,尤其是互為異族之商與周之關係,並孔子與周公之關係,以至於今日之中國人與儒教傳統之關係。當中,實有一真割裂、真創傷在!余曾謂周即是秦、秦即是周,而儒即是法、法即是儒,易言之,看似差別者,實際無別,亦即真差別並不在此。然則何在?茲更出一說,在商周民族文化之對立、禮法制定者之周公與殷商後裔之孔子之對立,一者是「君」之問題,一者是「師」之問題,而此二問題,實從個人謀生存之層面提出,亦即「吾服誰」與「吾學誰」也,為小己的而非大敘事,背後乃潛藏着敵對殖民所造成之人心創傷。易言之,儒者所強調之夏商周之延續不斷,適是一掩飾,而真差別正在乎此。掩飾便是心虛,心虛便會壓抑,壓抑便會爆發,同條件而爆發便會重演,重演則打破時代隔閡。譬如,孔子原生家庭環境與經歷,使歷史的商周衝突之創傷在其內心中爆發,故曰「周孔教化」「周孔進路」。復次,人常說漢字令中國一統,盍倒言之,即漢字抹平族羣地域差異,而令中國人各個失其真我,而不得不向漢字傳統之他者否定自己、轉化自己乎?試思「中國文化不是我的文化」vs「中國文化是我的文化(我是屬於中國文化底)」之對立。)
〖隨感〗
一、各種文化咸具有真道之一部,引人歸向真理,則各為施洗約翰也。於是,各文化之民族,則又各為猶太人也。
一、民族的信仰,在融合與改變中,再範疇化而發展為普遍的,亦是不斷上透之過程。推到極處,便針對同一個對象。乃至能將異教覆蓋、取材,則搶佔其生態位也。
一、吾為當事而非施事,故能說有意願便可。
前一篇:24.01.21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4.01.23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