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02筆記——勝爲士
(2024-01-03 10:56:07)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4年1月2日、星期二
〖記事〗今日,愛常存。
〖讀書〗讀完《傳教史》。又,讀《徐光啓集》。又,讀《道教史》。
〖隨感〗
一、「惡報」未必能激發天良、使人悔改,「善待」反而能之。
一、區分:「固有」一詞就真我說,「傳統」一詞就世界說。復次,「理必」之「理」是狹義者,「理次」之「理」是廣義者。
【徐光启护教书】(节选自《辨学章疏》)
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臣徐光启谨奏:为远人学术最正、愚臣知见甚真,恳乞圣明,表章隆重,以永万年福祉,以贻万世乂安事。
臣见邸报:南京礼部参西洋陪臣庞迪我等,内言「其说浸淫,即士君子亦有信向之者」,一云「妄为星官之言,士人亦堕其云雾」。曰士君子,曰士人,部臣恐根株连及,略不指名,然廷臣之中,臣尝与诸陪臣讲究道理,书多刊刻,则信向之者,臣也。又尝与之考求历法,前后疏章俱在御前,则与言星官者,亦臣也。诸陪臣果应得罪,臣岂敢幸部臣之不言以苟免乎?
然臣累年以来,因与讲究考求,知此诸臣最真最确,不止踪迹心事一无可疑,实皆圣贤之徒也。且其道甚正,其守甚严,其学甚博,其识甚精,其心甚真,其见甚定,在彼国中亦皆千人之英,万人之杰。所以数万里东来者,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皆修身事天,理相符合,是以辛苦艰难,履危蹈险,来相印证,欲使人人为善,以称上天爱人之意。
其说以昭事上帝为宗本,以保救身灵为切要,以忠孝慈爱为工夫,以迁善改过为入门,以忏悔涤除为进修,以升天真福为作善之荣赏,以地域永殃为作恶之苦报。一切戒训规条,悉皆天理人情之至。其法能令人为善必真,去恶必尽,盖所言上主生育拯救之恩,赏善罚恶之理,明白真切,足以耸动人心,使其爱信畏惧,发于繇衷故也。
臣尝论古来帝王之赏罚,圣贤之是非,皆范人于善,禁人于恶,至详极备。然赏罚是非,能及人之外行,不能及人之中情。又如司马迁所云:颜回之夭、盗跖之寿,使人疑于善恶之无报,是以防范愈严,欺诈愈甚。一法立,百弊生,空有愿治之心,恨无必治之术,于是假释氏之说以辅之。其言善恶之报在于身后,则外行、中情,颜回、盗跖,似乎皆得其报。谓宜使人为善去恶,不旋踵矣。奈何佛教东来千八百年,而世道人心未能改易,则其言似是而非也。说禅宗者衍老庄之旨,幽邈而无当;行瑜伽者杂符箓之法,乖谬而无理,且欲抗佛而加于上主之上,则既与古帝王圣贤之旨悖矣,使人何所适从、何所依据乎?
必欲使人尽为善,则诸陪臣所传事天之学,真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者也。盖彼西洋邻近三十馀国奉行此教,千数百年以至于今,大小相恤,上下相安,路不拾遗,夜不闭关,其久安长治如此。然犹举国之人,兢兢业业,唯恐失坠,获罪于上主。则其法实能使人为善,亦既彰明较著矣。此等教化风俗,虽诸陪臣自言;然臣审其议论,察其图书,参互考稽,悉皆不妄。
臣闻:繇余,西戎之旧臣,佐秦兴霸;金日磾,西域之世子,为汉名卿。苟利于国,远近何论焉?又见:梵刹琳宫,遍布海内;番僧喇嘛,时至中国;即如回回一教,并无传译经典可为证据,累朝以来,包荒容纳,礼拜之寺,所在有之。高皇帝命翰林臣李翀、吴伯宗与回回大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翻译历法,至称为乾方先圣之书。此见先朝圣意,深愿化民成俗,是以褒表搜扬,不遗远外。而释道诸家,道术未纯,教法未备,二百五十年来犹未能仰称皇朝表章之盛心。若以崇奉佛老者崇奉上主,以容纳僧道者容纳诸陪臣,则兴化致理,必出唐虞三代上矣。
皇上豢养诸陪臣一十七载,恩施深厚,诸陪臣报答无阶,所抱之道、所怀之忠,延颈企踵,无繇上达。臣既知之,默而不言,则有隐蔽之罪,是以冒昧陈请。倘蒙圣明采纳,特赐表章,目今暂与僧徒、道士一体容留,使敷宣劝化,窃意数年之后,人心世道,必渐次改观。乃至一德同风,翕然丕变,法立而必行,令出而不犯,中外皆勿欺之臣,比屋成可封之俗,圣躬延无疆之遐福,国祚永万世之太平矣!
倘以臣一时陈说,难可遽信;或恐旁观猜忖,尚有烦言,臣谨设为试验之法有三,处置之法有三,并以上请。
前一篇:24.01.01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4.01.03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