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10.31筆記——勝爲士

(2023-11-01 10:03:16)
标签:

灵修

人生

思考

杂谈

哲学

分类: 读书笔记
23年10月31日、星期二
〖記事〗今日,愛常存,良心安,感謝主。又,近來,余深感自己在溫室長大,原生家庭幸福,乃往日所未悟及者,而一切記憶、經驗之意義遂盡變矣。推想末日,當真相大白,余之人生經歷及其意義殆亦翻轉,而與現世之見解迥乎不同。
〖讀書〗讀完《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隨感〗
一、上帝是道路,即謂上帝以外無有道路。亦如,愛沒有愛之外底方式,即不是通過別的規矩來證明愛底。羣理之成聖,在於愛也,但若爲此愛尋求一行動指南,尤其是律法,以取悅上帝,則吾頗疑心焉。因愛中看心意,反倒是做多惹煩;領受則親近,投報卻疏遠。應效法上帝子,而上帝對子之態度,曰「此我愛子,我所欣悅者」,指身份說。吾人須做些什麼,但不是撐門面、守規矩,而是一面能配合,一面有出息。要之,身份不是「子」便是「奴」,而奴無愛,抑且壞。
一、忽念耶教之以預表法(typology)溝通新舊二約者,頗類中國學者之會通佛儒。譬如,摩西舉手,預表十字架;約拿三日從魚腹出,預表耶穌三日從墳墓復起。中國亦有之,馬一浮取《大學》開篇「明」「親」「止」三字,詮爲佛教之相大、用大、體大之三大,又詮爲性淨涅槃、方便淨涅槃、圓淨涅槃之三涅槃,又詮爲觀照般若、方便般若、實相般若之三般若,又詮爲奢摩他、毗鉢舍那、禪那之三觀,又詮爲了因、緣因、正因之三因,云云。外此,更有「仁者法身德,知者般若德,勇者解脫德」,「文是世界悉檀,行是爲人悉檀,忠是對治悉檀,信是第一義悉檀」,等語。何則?蓋佛教之對於儒教,乃爲一新的宗教。然彼不取反儒之態度,復要面對佛儒差異,遂不做字面理解,而強會通之。先讀佛書,而後以佛之意思理解儒書,並認爲能揭發真蘊者,實不異以儒爲舊約,而以佛爲新約矣,其所以會通者即預表法。由此反證,既用預表,則分明是一新的宗教矣,雖倒讀舊約,亦決非做猶太人。而猶太之駁耶,豈不似理學家之反佛歟?亦是一類。惟佛之傳入中國,初雖對立,後乃會通;耶教則誕育於猶太文化之土壤,故直用預表,然其卻真爲一新的宗教也。上述情形在思想界,或說爲「格義」或「反向格義」。以佛讀儒則非儒,以耶讀猶則仍耶,乃見本位。於是,吾又反思吾舊日學儒之經歷,一面是由新儒而及於古儒,一面是由西學而及於中學,則可知吾決非儒家矣。復次,思考人子之言,「勿意我來廢律或先知也;我來非以廢之,乃以成之」云,其所以「成」者何也?豈非「預表的成」乎?既是預表的,則愛已是律,若更論在愛中是否合乎律,便落入下乘,蓋愛律不二也。豈有得般若,而後自問知不知者乎?此種問題原不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