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21筆記——勝爲士
(2023-10-22 13:26:29)
标签:
灵修思考人生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3年10月21日、星期六
〖記事〗今日,愛常存,良心安,感謝主。
〖讀書〗讀《毛》。
〖隨感〗
一、就原理說,「玄理—生理」不違「名理—物理」,但人底認識是一曲的,人是有限的,故該二者之憲治關係亦是不夠用底。就當前說,尚無足以包辦之學問,故總要落實到具體的、直接的、經驗的問題上來。
一、勝利是由失敗積累而成底。
一、改變不是吾人做成底,而是吾人認領底。行乎炁,知乎理,變化無窮,並不自義。炁之生生,蘊含新舊變易。炁變,亦即陰陽之相反相成,亦即矛盾,是生活之真相。相成,是陰陽兩面之聯合與轉化,有待而然;相反,是陰陽兩面之排斥與鬥爭,無待而然。但吾人不是主動改變世界,而是在生活中,故被動遇到問題,遂要有解決問題之方。
一、分離,如政教分離、彼岸與此岸之分離,反而避免了教條主義。蓋教條不是能直接用於實際生活底。進而新的進路當爲:信仰主義(荒謬的)—神祕主義(隱藏的)—敬虔主義(主觀的)—存在主義(個體的)—實踐主義(經驗的)。余舊說鬥爭是共法,現在則說爲不共法之共法。
一、「玄理—生理」,勢必的也;「名理—物理」,理必的也。毛之底色,即勢必之國學,而非理必之西學。利瑪竇之反串,是以西格中,而毛之反串,是以中格西,其所謂「科學」者,乃指勢必說,而非理必;所謂「辯證」者,則指幾勢、指通變。但兩者都在同一炁界內,惟分屬不同層面耳。
一、理想主義容易落入道德主義。認爲自己「喫虧」,是狠危險的,因爲世界遵循實力規則,而所謂的喫虧是訴諸道德名義。有實力,有名義,甚好;無實力,而空談名義,甚壞。
前一篇:23.10.20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3.10.22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