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11笔记——勝爲士
(2023-01-12 10:12:09)
标签:
人生思考信仰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3年1月11日、禮拜三
〖記事〗今日,忙。
〖讀書〗讀《英漢對比研究》。又,讀克爾凱郭爾日記。其關於悖謬之敘述,似與切斯特頓接近。又,讀切斯特頓隨筆。
〖探究〗
一、(補在專職化處)「專職化」標記底特點,是普遍而不強制。曾在某些場合,可用可不用,或者不許用底詞,如今變爲可以用底,但同時又不要求必用,比如時態標記、關聯詞等。完全的中文,在於有能力充分利用形態手段(即詞綴手段)、語序手段、詞彙手段之三大手段。
一、(補在後置詞日化處)但須知,後置詞不僅用於仿黏着,亦用於仿屈折,因爲歷史上在梵漢對譯中亦大量使用後置詞,不只見於元代硬譯暨日文翻譯。
一、(補在吃苦後)「精密化」注重形式,與語境對於理解同樣重要,甚至重形式而輕語境。既要表達,便自然該將完整的信息顯明出來。故舊中文注重以意統形、讀者責任,而新中文則強調以形達義、作者責任。進而,在表達習慣上,要以精密爲常態,以不精密爲變態。
〖隨感〗
一、屬世之事亦測不透,行律法之善功亦不足爲義,此在儒家社會更係顯明。蓋人居世界以內,必有一等級身份在。故凡善事皆是在人底權柄下做之,則永遠是奴隸的,並永遠不能達人眼中之標準,以其權柄無愛,必指斥無度也。唯有不在人底權柄下,而改在神底恩典下,其行善乃不獨有真基礎,兼且能獲得一獨立的真地位。維時,做到便是做到,不計其在禮俗上之多少,亦不視人底眼色爲轉移,乃是確定的善,即成聖底果子。是以,無敬虔則無道德,此在理論爲然,在經驗亦爲然。(確定的善)
一、神祕,對人底有限說。不應以神祕爲高階,但高階自是神祕。坐此,工夫不從神祕做,卻能臻於神祕。(神祕問題)
一、四種憑藉:感覺、解悟、理實、神聖。(四憑藉)
一、完全的而非孤立的,規則的而非雞賊的,形式的而非語境的,飽滿的而非簡短的,物界的而非人情的,受動的而非施動的,名詞的而非動詞的,抽象的而非具體的,幽默的而非世故的,變換的而非重複的。(表達方式底變化)
一、真理是悖論的,信仰是荒謬的,人生是魔怔的,語言是反串的。然後,你會迎來狂喜,響應着呼召,在天路上行着。(狂喜)
前一篇:23.01.10笔记——勝爲士
后一篇:23.01.12笔记——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