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28笔记——勝爲士
(2022-08-29 00:33:27)
标签:
人生思考信仰哲学真理 |
分类: 读书笔记 |
八月廿八日、來復日
〖記事〗今日,煩。下午練車。又,祖母時而清醒,時而昏沉,據家父說,伊有囑咐之語。其實,昨日余看伊時,恍惚中伊有言及家庭矛盾,說上輩人兄弟甚好,可惜現在孩子未教育好。姑母答說,勿亂想,所聽是別人家事,咱家都很好。家母亦以此為昏沉時言。但余認為,此是伊清醒話,蓋此語曾對余說過,故亦是囑咐。當時即祖母病前月餘,余曾與之論及該矛盾,祖母便引祖父輩和睦,為吾輩可惜。唉!然伊未悟者,係上代人皆親兄弟,而我輩乃獨生子女。余所謂哥、姐,只是表哥、表姐,一年見一兩次,並不熟悉。且照中國人習俗,為親戚者,則對隱私無不過問,又自居年長,便輒作說教指令,終致余自幼時起,聞節假而色變,對家族生惡感。復次我家人隱忍相讓,固於外人面前,只講自己不是,不反抗人,而親戚又皆北京人,須知京人特點,正在油滑陰損,雖祖母明知彼說話難聽、藏壞,亦暫不言,待其去後,乃為家人道之。親戚不解此,更自信會說話、能撐場面。余之性格,實多受祖母影響,又不甘如此,加之新老道理相背,遂爭執頻出,甚或余雖在家,仍感思鄉,殆余對自家竟不覺歸屬矣。自幼及長,每逢親戚來,余不能上桌吃飯,為彼人多,桌小椅少,不得不爾。但親戚家孩子,從不如此,此種差異,深埋內心,猶如男權社會之不許女人上桌,其負面的餘波,心理家所論已多,況尚有他事耶?要之,一俟習慣既成,便不覺異,彼之妄言與我之無言,遂成常態,一朝打破,反是我錯。哀哉!家父曾言,若非彼等,吾家亦和睦。豈不然乎?但如許局面,其造成真因,又安在親戚個人?乃出於文化環境者也。
〖讀書〗讀《方濟各傳》。
〖探究〗
一、(補在關係代詞用字後)試對比各種關係代詞:主格that「其」兼指人、事物;who「倛」指人,=「其人」;which「斯」指事物,=「其事/物」。賓格that/whom/which「所/攸」,猶言「其被」或「彼受」。屬格whose/of
which「厥/其」,猶言「彼之」或「所屬」。
前一篇:22.08.27笔记——勝爲士
后一篇:22.08.29笔记——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