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06.10笔记——勝爲士

(2022-06-11 11:59:08)
标签:

思考

信仰

哲学

真理

宗教

分类: 读书笔记
六月十日、来复五
〖记事〗今日,困。眼睛难受,不读书。
〖探究〗
一、要之,本方案对「之」「者」二字之使用,上承文言传统,又介乎现代汉语及英文关系词用法之间,故不论零形式及变化,定语底表达洵有三式:1、前置之用「…的/底/之+中心语」;2、后置之用「中心语+之/而…」或「中心语+…者」;3、后置之用各关系词。
一、用为关系词之「有…(者)」,语义上回指中心语,谓有些/有个、某些/某个,表其中的一部分,如「[学生](有)不服从者,必严惩之。」且此种定语从句,必为限定性的,如:「[乘客](有)逃出且未受伤者在此」(指特定者)≠「[乘客]在此,(其)逃出且未受伤」(补充说明)。又,须注意与作动词之「有」区分,如句子「[书][有]红色封皮者,係我所买」中,「有」是动词,谓具有,该句可改写为「[书](其)封皮为红色者,係我所买」。「有」既易被混淆为动词,而同理地「而」易被混淆为连词,故用此二字引导定语时,应注意避免歧义。
一、数量词可用在名词后,故不妨规定「有(一)人」底「一」係冠词,而「有人(一)」底「一」係数词,是采取语序手段区分词类也。
一、又,用「则」字可将现有的关系词二字化,如:「其则」「是则」「爰则」「时则」「则…所」。
一、补例:「年少不识公孙鞅,年老方知真商君。」(旧中文)→「我年少时不认识我年老时才知道是真商君的公孙鞅。」(旧中文)→「年少时余不识[公孙鞅],(其)为[真商君]、余年老时(所)方知。」(新文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