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连海豚湾--北部湾的中华白海豚

标签:
杂谈 |
撰文/卢可 摄影/徐健 绘图/张瑜 选自《博物》2009年第2期
一部《海豚湾恋人》偶像剧,令广西南部的三娘湾得了“海豚湾”的别称。这里是我国最容易见到中华白海豚的地方之一,然而亲自来到三娘湾才能体会得到,想要与海豚面对面,除了需要一点运气,也需要怀有一点感恩之心。
直面海豚!
“海豚来了!”一声惊呼令船上早已萎靡的游客们瞬间兴奋了起来,毕竟,来三娘湾旅游并乘坐游船出海的人,都是为了一睹海豚的芳容。中华白海豚,又名印度太平洋驼背豚,由于喜欢在浅海活动,就我国而言,中华白海豚是较容易见到的鲸类。三娘湾的旅游迅速升温,与中华白海豚的频繁出现不无关联。(图1)
“看着远处的水面,海豚要出来换气的。”游客们无不屏气凝神,向远处张望。大约过了三五分钟,在船的正前方约200米处,一个青色的身影浮出水面来。等到照相机的快门声纷纷响起,所能记录下的,唯独海豚入水时尾部拍打的水花。
靠近游船的是两只未成年海豚,皮肤是清一色的青灰色(图2)。随着年龄的增长,海豚的皮肤颜色会渐渐变为淡粉色(图4),等到成年,则是令人赞叹的粉红色—皮肤颜色由青灰色渐渐变白,同时表皮之下毛细血管增多,故而越接近成年,海豚所显现出的粉红色越是明显。
未成年的海豚显然对于游船兴致盎然,它们不断在游船的前方不远处游弋,时而跃出水面。中华白海豚喜爱在浅海活动,经常跟随着捕鱼的拖船,寻找渔网遗漏下来的美餐。未成年的海豚更易和人类接近,它们比成年海豚对人类更具有好奇心。(图3)
海豚湾的守望
为了观测和拍摄,在海豚活动频繁的时期,我们在三娘湾驻扎了一个星期之久,遇到海豚的机会仅有三次。
广西的北部湾沿岸因为工业不甚发达,从而保留了一块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的海域(图5),海豚不来的时候,我们在沙滩上随意捡拾,就能见到多种多样的软体动物的贝壳(图6)。丰富的食物,以及相对纯净的海水,是海豚偏爱此地的原因。按照广西本地人的说法,能够看到海豚,是要交好运的;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游船和快艇造成了一定的侵扰,但海豚们依旧留恋于此。
在三娘湾附近的海滩漫步时,我们发现了一只中国鲎(图7)。这是曾经在北部湾十分常见的物种,然而如今,中国鲎的数量已经变得稀少,而且很难见到大型个体。环境改变,以及人类的捕捞,令鲎的生存面临威胁,然而幸运的是,在同一片海域,中华白海豚依旧嬉戏其间。保护生物学家潘文石教授曾经说过:“这群海豚可能等你们老了的时候,你们的孩子老了的时候,仍然会生活在这里。”这个期盼,将成为永远守候海豚湾的祝愿。(撰文/卢可 摄影/徐健 绘图/张瑜 选自《博物》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