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奥运村,一张不断被重画的地图
撰文/栗山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8期奥运北京专辑
如果有一架特殊的时光地图放大镜……
100年前8月8日晚8点:一位路人路转清河溪头,走进水乡洼里美丽的田园夜色: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年前8月8日晚8点:杂乱而庞大的旧货、废品、菜市场正在收摊,一位外地打工仔正走回拥挤纷乱的村庄里他80元一个月租住的简易小屋,今天废品生意的好收成让他忽略了脚下踩到的垃圾和脏水。
“把一年当成了十年过”,王世厚这样评价故乡的变迁,“那个时候盖一间平房几千,出租一月200块都是高价,可现在这地界儿一套两居至少值100万。”
历史地图:古战场、粮仓和水乡
清乾隆皇帝的诗里写过多少山水未及考据,但他笔下的奥运村所在地的前世——洼里和清河却是一派下江南的风情,“鱼跃破渚烟,鹭飞点芦穗。俯仰对空澄,即目惬幽思。”从香山碧云寺附近发源, 一路蜿蜒而来的清河, 鱼虾成群,清澈见底, 当它和洼里这片北方的水乡相遇之后,便成就了“荷田绵延、柳苇蔚然”之胜景。野兽飞禽出没,场馆区所在地“豹房”正是因雍正皇帝在这儿打到一只豹而得名。
这里曾真切地是一片美丽的乡野,弥散着田园、皇族和遥远的冷兵器的气息。
等待中的地图:中轴线上的废品收购站和“编外村”
漫长的“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历史在60年代初首次被撼动——北沙滩以东的一大片地方被规划为科学城。
“最先建起来的是917大楼,就在现在‘鸟巢’的北边。用的是人民大会堂剩余的建材,非常宏伟。那时现在的八达岭高速所在地还是一条狭窄破旧的马路,从马路上下来,只有一条两三米宽的简易小道向东延伸到楼下。小道往南是当时的生活区,上下班都得穿过荒野和田地。天一黑,伸手不见五指,女同志都不敢独自走。”走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中科院地理所大门,一位白发的老先生给我讲起科学园的历史,“拆迁开始之后,原917大楼内中科院的几个单位纷纷搬家,为奥运会让出了土地。”
科学城的建立似乎是大屯、洼里“丑小鸭变天鹅”历程的一个先兆,而已经悄悄延伸而来黄金中轴线,更是奥运村地区尊贵的DNA。
……
50年前洼里公社社长(洼里乡乡长)张德庆(居中年长者)的全家福。供图/洼里博物馆
2001年,今天的奥运场馆区所在地还是大片的村庄民房。供图/奥运村地区办事处
奥运的两张民间新地图
2002年,奥运会建设全面启动,仅主场馆区朝阳区就要修建13个比赛场馆、7个训练场地、32条道路和2座桥梁。奥运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这场大“手术”中,奥运村地区是最核心的核心。据资料记录,“总计需拆迁居民约5700户,搬迁国有企业33个、集体企业721个,拆除各类房屋总计219万平方米。”
汉城奥运会的奥运村选址地曾是紧邻汉江的一个破旧的污水排放区,被大范围的低矮民房侵占,且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巴塞罗那的奥运村选址区原是一片废弃的工业仓库和临时建筑的混杂区。这场北京奥运的大手术,同样直指洼里、大屯的“编外村”。
……
奥运地区未来规划模型图。在奥运会结束之后,现在作为奥运停车场和预留空地的区域(透明模型区)将进行房地产开发。摄影/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