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南航CZ3739航班起飞后,空中,发动机起火。飞机颤抖。乘客惊慌不已时,机长淡定播报:“本人经过严格训练,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
笔者认为,有关机长播报的时机,是在基本上弄清了CZ3739班机左发动机故障的情况后,心中有数时,说的真话。是实事求是的。当时,问题是严重的。但是,训练有素的机长判断,虽然发动机起火了,但火不大,没有漫延,接着,经灭火,火越来越小。后来,只有火星。此时此刻,机长才淡定播报:“本人经过严格训练,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
飞机空中着火,是危急险情。一经发现,飞行员就应当采取果断措施灭火。南航这客机,有关位置配备有灭火装置。如果这样做后,火灾仍灭不熄,就要紧急下降高度,就近寻找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紧急迫降。野外紧急迫降,成功率不高。
笔者认为,客观地说,这个机长真的很棒:业务素质确实强。应当是及时灭火成功。边灭火、边下降高度、边操纵飞机转弯,到白云机场迫降。这位机长胆大心细。
笔者认为,一声闷响后,发动机起火冒烟,是发动机油路系统出现严重故障的可能性大。此种情况下的响声有两种:闷响和脆响。此时此刻,机舱内为什么随即出现烟雾和刺鼻金属烧焦气味?闷响,是富油问题造成的。有多余的油,又有火,必然要燃烧。此时此刻,班机在空中,向前飞行,速度大。这相当于往后吹的风大。于是机舱内要出现烟雾和刺鼻的金属烧焦气味。幸亏这多余的油是有限的,火势没漫延也没扩大。但发动机内部金属烧焦了,就要变形。发动机内部变形,就造成飞机剧烈颠抖。
为什么南航方面初步调查后,有人说,是飞机起飞后遭受鸟击?因为,飞鸟在空中撞进飞机发动机,也有致使飞机出现烟雾、起火、紧接着机舱有刺鼻的烧焦气味等等现象。
此时此刻,坐在飞机左侧机翼后方的乘客,是最早望见窗外火光的人。也是最早看见机翼下方的发动机在起火冒烟的人。有乘客发现,烟雾5到8秒就没了。正因为着火时间比较短,才导致机长能淡定播报。机长才有信心说,我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
眼看着窗外发动机尾部拖着火星,像是金刚钻划过钢板,平日惯于坐飞机的张先生只能安慰一旁的同事:应该是发动机坏了,飞机还不会爆炸。
笔者认为,张先生的判断力相当好。这个判断是对的。当时他想拍照,却不敢打开手机。这样做也是对的。
约10分钟后广播响了,印先生记得广播中并未说明原因,只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张先生也记得,当时广播的女乘务员声音颤抖。空姐也神情紧张,像是被吓哭过。笔者认为,这不奇怪。因为,这次的问题确实严重。幸亏班机空中起火5到8秒就没了。发动机着火,要说飞行员心里不紧张,能坦然处理的那都是骗人的。但是,本着职业素质,机长和副驾驶必须揣着乱蹦的心脏,互相配合着,按分工协作步骤一步一步来:先释放一个灭火瓶,如果火灭了,心里就踏实了,这时候就赶紧找最近的机场备降。如果火还没灭,就再释放第二个灭火瓶,灭了什么都好说,要是还没灭,就紧急下降高度,就近寻找一个平坦地方,迫降。虽然空客和波音都非常厚道的给发动机安了防火板,但那玩意儿也不禁烧,如果烧毁了,随时有爆炸的可能性。
“大家吓傻了,旁边都没人说话,互相盯着对方。”身体在发抖的印先生感觉到,左侧引擎已经停了,右侧引擎发动机转得越来越慢,在努力维持着飞机平衡。
笔者认为,印先生感觉左侧引擎已经停了,这个感觉是对的。左发动机起火、颤抖,机长可能将它关了。
印先生感觉右侧引擎发动机转得越来越慢。笔者认为,此时此刻,机长可能已经下降高度,准备到白云机场迫降。是减速下降高度,才导致印先生感觉右侧引擎发动机转得越来越慢。
为人父母者试图在孩子面前保持镇定,但印先生还是着急了,慌张之间搜出飞机上的救生衣试图给儿子穿上。“万一下面是海,穿着救生衣兴许还能活命。”
情急之下,坐过多次飞机的他也不知如何把救生衣套上儿子的头。这时依然是淡定的男空少走过来,说了句,“咱不在海上。”笔者认为,这个淡定的男空少专业知识好,职业道德好。用少而精的话,提醒乘客,效果显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