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森林的偶像,是圣埃克苏佩里。他的名字也有人翻译成:圣埃克絮佩里。近期,我茂森林在研究七七七班机失踪问题时,经常想到我的偶像圣埃克苏佩里。我茂森林的偶像圣埃克苏佩里,于1944年的7月31日上午,登上了一架侦察机,从科西嘉岛空军基地起飞,前往德军占领的里昂执行侦察任务。飞机上除了照相机,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装备,只能依靠高度和速度来躲避敌机的攻击。他驾驶的闪电型侦察机,时速能达到650公里,巡航高度近万米。是当时最先进的侦察机之一。要知道,此时,德国空军的战机还无法企及万米高空。如此简单的飞行任务,对于经验丰富的圣埃克苏佩里来说,再平常不过。然而,这天却有些不同寻常,他没有按时返航。下午2点半,他仍未返回基地,而飞机上的燃料最多只能支持到此时此刻。一个小时后,圣埃克苏佩里被列入失踪人员名单。茂森林一直关注、研究偶像的失踪问题。我后来对此事的结论是,我的偶像消失在地中海。宛若今年的七七七班机消失在南印度洋。
茂森林的偶像圣埃克苏佩里,是一名飞行员作家。现在,很多朋友说,茂森林是飞行员作家。茂森林有时也自称是飞行员作家。实在是对不起偶像圣埃克苏佩里了:你是大写的飞行员,是著名作家。我只能慢慢腾腾跟着你学习。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慢慢腾腾写了长篇小说《玄机》。显而易见,我是想用这部长篇小说来证明,本作者是一名飞行员作家。
已完成初稿的长篇小说《玄机》是感情戏。因为,七七七班机的乘客中,有多对夫妻、情侣。如今,感情戏,能吸引读者、影迷、网民。大家喜欢感情上的怀旧。对我们大家来说,最珍贵的东西,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友情和爱情。七七七班机上有二百多名乘客,他们的人间蒸发问题,对其家属来说,是最大的不幸。于是,乘客家属要回忆、怀念。虽然这些怀念是痛苦的、但这怀念必定是珍贵的。其中,一定有不少青春和童年的回忆。这是我们正常人类已失去、或正失去、或将失去的最珍贵的东西。
据调查,与《玄机》类似的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重映,走入影院的观众以年轻90后和70、80以及白发苍苍的老人居多。观影过程中,有人拭泪,有人鼓掌,有人欢呼。这观众可分为两批,一批是当年看过泰坦尼克号的老观众,一批是爱赶潮流、爱看电影的新观众:以年轻的90后居多。多年前,那个常陪你看电影的人,是否还在你身边?你将牵着谁的手一起重温经典?想到这,不由让人有那么一瞬间的鼻子一酸,心里好似被什么东西堵了一下。是的。这是大家内心情感的作用。一天转瞬即过,生命越来越短,只有过去了的日子越来越长。无论是50后、60后、还是70后、80后都有深刻的怀旧情怀。
《玄机》约有25万字,感情戏占主要篇幅。如果将她拍摄成电影,一定叫座。因为在今天这个越过了温饱的需要、继而追求更高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时代里,我们除了在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外,开始珍惜与留意那些名利无法换来的情感丝缕。沧海桑田,物逝人非。只有生命,能留下点滴痕迹。当大家从七七七班机失踪的突然震惊中慢慢悠悠醒来时,也将开始关于生命和财富、爱情和物质、真诚与虚伪、现代与蛮荒,等等,沉重的思考。最先进的七七七班机,为什么突然消失?是不是消失在原始蛮荒的南印度洋?长篇小说《玄机》要回答很多问题:哲学的、科学的、感情的、战争的,经济的、生活的等等。
乘客上了七七七班机:这是长篇小说《玄机》中的一个片断,这部长篇小说,着重描述群体共有的情感记忆符号。通过对特定环境与行为的细节描写,构建大家近期对七七七班机的集体思考与归纳、或许是启迪。将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起来,将痛苦与欢乐联系起来。于是,老一辈和新生代产生共鸣和大量认同感。
另一方面,从感情上说,老Z,因儿子小Z在七七七班机上,当然希望看到这架飞机能以完美的方式再度呈现。于是,老Z有了很多幻想:七七七班机成功迫降在一个荒岛上。接下来,飞机上的乘客顽强地在原始生活中拼搏,等等。或许,他的有关思考中存在不少悬疑。这些,是长篇小说《玄机》的翅膀。于是,在长篇小说《玄机》中,很多镜头因其强烈的炫丽、因其视觉效果的丰富,而引人注目。在机场,在出发大厅,手握帽子和围巾,亲人告别的动作,还微微地在脑际转动。紧接着,在脑际留下的、是班机在夜色中轻轻起飞:万劫不复的航程在屏幕中展示,笼罩在读者心灵的深处。镜头掠过泰国湾,那片夜空、已变得阴森恐怖、宛若纠缠不清的迷宫。长篇小说《玄机》,表现的大场面好像快速前移镜头,能给你带来极强的眩晕感。它的众多全景镜头,会相当庄严、壮丽、深远,企图引领世纪的新潮。长篇小说《玄机》的后半段,南印度洋的偏僻、辽阔,荒岛、残酷的空难、海难,会给你带来深沉的哲学思考。在机长的精致操纵下,这架班机的先进性得到最后的充足、病态的展示。慢慢悠悠,它飘浮、沉没。接着,慢慢悠悠,它在读者心中,长久地飘浮、沉没。
这部长篇小说,为什么叫《玄机》?是不是《玄幻班机》的简称?是的,这是《玄机》内涵之一。实际上,玄机,有“天机”的意思。如,《红楼梦》第一回:“此乃玄机,不可预泄。”三是,玄机指,微妙的机宜、计策。唐 《剑门赋铭》:喋血誓士,玄机在握,分命貔貅,陈为猗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任你关防严且密,何如一弹破玄机。四是,指阴谋。《再生缘》第二九回:为甚么,伤天害理弄玄机。五是,天赋的灵性。唐《因话录·商上》:汧公之子也,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六是,有悬空深奥之意。唐《道家四首奉敕撰》之三:金炉承道诀,玉牒启玄机。《五灯会元》: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明《商调集贤宾》套曲:清心读道书,高谈穷妙理,这其间早已悟玄机。
苏佩里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书中主人公小王子为寻求爱、力量和知识遍游天上人间,作者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奇瑰多姿的画面,仿佛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部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诗情画意,并向人们开启了儿童心灵世界之一隅。圣埃克絮佩里开辟了许多新的富有诗意的主题,如:航空、沙漠、地球空间、星星、宇宙等,这是他的功绩。
本作者这次创作的《玄机》中,也涉及到航空、地球空间、星星、卫星、海洋、第二宇宙等。接下来,我也尽力而为,要让它们富有诗意。玄机这个名词的多种内涵,将在《玄机》中充分体现。
苏佩里创作的特点是,总是围绕着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碰巧,《玄机》也有这些特点。这是《玄机》完稿后,我才发现的。
在他失踪后的数十年间,法国人从未放弃对他的寻找,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寻找委员会,但一无所获。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头像被印在50法郎面值的纸币上。除了飞行员的身份外,他还是享誉世界的作家,其童话著作《小王子》已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成为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之一。圣埃克苏佩里的神秘失踪,也成了世界文学史的一个谜。
曾有一个阶段,圣埃克苏佩里沉湎在飞行的快乐中,完全忘了潜伏在沙漠中的危险。不久后,当他经过撒哈拉沙漠上空时,飞机尾部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随时可能机毁人亡。他凭着丰富的飞行经验,沉着应对,最终迫降成功。可是,当他双脚刚刚落地,还没来得及庆幸,随即又陷入了绝望。四周杳无人烟,耀眼的黄沙漫无边际,他孤身一人,绝不可能走出沙漠。经历了多年冒险生涯,这一天的事也许早在他意料之中。他干脆静下心来,细细整理这些年的飞行日记。幸运的是,三天后,搜救人员发现了他。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决定用笔写出自己的飞行感受。他一生写了六本书,都与飞行有关。正如他所说:“我首先是个飞行员,其次才是作家。”
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国难当头,圣埃克苏佩里毅然应征入伍。然而,当时的傀儡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与希特勒和谈。大失所望之下,他离开了部队,辗转到了美国,于是,童话《小王子》诞生。虽然远离战火,但他仍在密切关注国内局势,等待时机重返前线。1943年,他怀着满腔报国热情,重新加入法国空军,成为超龄飞行员。
就在他失踪一个月后,巴黎迎来了解放。如同他笔下的童话故事,圣埃克苏佩里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仿佛只为飞行而生,几次在高空遇险都死里逃生。战争即将结束,他却从蓝天上消失了。这又给全世界的小王子迷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没有人知道,在那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玄机》中的七七七班机,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没有人知道,在三月八日那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998年,一位渔民在马赛外海发现了一块飞机碎片。2000年5月,一名专业潜水员在马赛附近海底70米处发现了一架飞机残骸。两年前在同一地点,有渔民曾捞上来一个刻有“圣埃克絮佩里”字样的手镯。据潜水员说,飞机残骸散落在一公里长、四百米宽的地带。结合那枚手镯并与其它四十二架在法国南部坠毁的P38飞机比照,接下来判定:这残骸只能是圣埃克絮佩里曾驾驶的飞机遗留的。
法国文化部宣布,圣埃克絮佩里死于飞机坠毁。他的死因、过程和失事地点一直不明,成为历史悬案。
说到这,我不由地想到,七七七班机失踪问题,是不是有成为历史悬案的可能性?
1944年7月31日上午8点。波尔戈机场。一个飞行的好天气。圣-埃克苏佩里刚乘着吉普车到来。前一晚,他在一家餐馆里通宵宴饮,他的床没睡过,还是铺的好好的。黎明时分,他在做完弥撒后吃了一顿实在的早餐:几个煎荷包蛋、黑咖啡。而后他就到达轻巧的“莱特宁”飞机的脚下。然后将在高空做长达几小时的侦察飞行。圣-埃克苏佩里身上有8处骨折,那都是之前在坠机中留下的,包括颅骨下部撞在岩石上所造成的一条很深的裂缝。此后,他的身体一直僵硬而疼痛,并伴随着间歇的偏头痛和眩晕。这天,他谢绝了别人的替飞,因为他不想呆在一边,受到保护,像个懦夫。圣-埃克苏佩里曾非常接近死亡,死并不让他害怕。他深信自己等不到战争结束,他已经作好了“离开”的打算,但得在执行任务时“离开”。
说到这,我不由想到,七七七班机的机长,是不是早就作好了“离开”的打算?但是,得在执行任务时“离开”?于是,三月八日早上,是他的最后一次飞翔。
那天8点45分,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着他那轻巧的“莱特宁”冲入了10000米的荒凉高空......这是他的第九次飞行,也是他的最后一次飞行。下午三点,在波尔戈机场,苏佩里的好友勒内·加乌瓦伊一边看表一边来回踱步。他知道,再过半小时,编号233的“莱特宁”的燃料就要耗尽了,也就是说圣·埃克苏佩里就要失踪了。接下来,在飞行记录本上,只有一个简短的记录:圣-埃克苏佩里--执行南部高空飞行拍摄任务。未归。
几十年来,人们满足于这一简短的判决和几千页的推理假设。因有11000架飞机被击落,它们中仅1943年到1945年就有500架坠落。在10000米的高空飞行的飞机可能会掉到哪里了呢?人们搜集证据,检查报告,计算,搜寻……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
说到这,我不由想到,七七七班机的搜索,已经半年多了,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难道说,要等到几十年后,才慢慢腾腾显露谜底?
圣·埃克苏佩里曾表示:“我将双手合十安息在地中海。”剩下的不过是一些细节的问题。有人说,他已经全选好了:时间,地点,方式。
圣埃克苏佩里死于飞机坠毁一说成立。但坠机原因仍不明了。当时,众说纷纭:有可能飞机是被敌军击落,也有可能撞上不明物体,还有人从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中猜度,他因抑郁而自杀。
说到这, 我不由想到,现在,大家对七七七班机的机长,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也有被击落、 因抑郁而自杀,等等说法。
后来,德国的一名前纳粹飞行员里佩特在2008年3月出版了《圣埃克絮佩里:最后的秘密》一书,64年前的的秘密终于揭晓。1944年7月31日,里佩特驾驶战斗机在法国土伦到马赛沿线巡逻,突然发现一架法国侦察机。这种本应该在高空飞行的侦察机,此时竟降到了2000米的高度。机会稍纵即逝,里佩特不假思索,立即向侦察机俯冲过去,猛烈开火。侦察机中弹起火,拖着滚滚浓烟坠入大海,飞行员没有跳伞。
二战结束后,里佩特渐渐得知,圣埃克苏佩里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失踪的,而且飞机型号相同。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年击落的那架法国侦察机,遇难飞行员正是圣埃克苏佩里,确凿无疑!里佩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悲伤地说道:“如果我当时知道侦察机上的飞行员是圣埃克苏佩里,我绝不会开火。”
里佩特也是个“小王子”迷。早在学生时代,他就读过圣埃克苏佩里的书,书中描写的飞翔世界,令他深深着迷。他把圣埃克苏佩里当做偶像(里佩特,你这个倒霉的家伙。茂森林恨你),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飞上蓝天,自由翱翔。里佩特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希望有机会亲眼见到心中的偶像,虽然他明知道,这也许只是一个幻想。不可思议的是,战争竟让他们在天空相遇了。
茂森林我喜欢《小王子》和他的作者。
一位飞行员因飞机故障,降落在撒哈拉大沙漠,梦幻般地遇见了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小王子。
六年后,他伤感地讲述了与小王子梦幻般的相遇:小王子与一朵玫瑰花、一只狐狸、一条蛇的故事。
每个人可能都有两颗心,两重身,一颗坚韧、理智,苦苦挣扎在低微的尘世,另一颗柔软、感性,诗意徜徉于高高的云端。
这次,我在塑造《玄机》中七七七班机的机长查哈里这个形像时,常想到:对查哈里来说,欲望、抉择太多,磨难、羁绊不断,于是,他的两个身份常常冲突、分离、遮蔽,难于以一颗单纯的心看待世界,理解世界。
人生如花开花落,我们无法选择,只有感恩。但如何活着、如何死去,我们可以选择。人的一生,当然首先要为生存而争斗,为当下和个体而奔波。但还应当有梦想、有取舍,还可以为了真、爱、美而勇敢地追求。
这,就是我茂森林对《小王子》的归纳,也力图用这些理念充实《玄机》中的杨神农、杨柳、柳黄、王俊雅、老Z、柳莺,等等,艺术形象。当然,塑造七七七班机的机长查哈里这个形像,就另辟蹊径了。
四十四岁的苏佩里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我认为,他的文学作品在延续他的生命。当我阅读他的小说时,总觉得他没有死。他继续活在这些优秀的小说里。
他1928年发表小说《南线邮航》,获得好评,此后又发表了四本小说和一本散文,题材多与飞行有关,但他内心是位诗人。
在高高的天空飞翔的苏佩里才是幸福、充实、真实、完整的苏佩里。而且,消逝于蓝天碧海,才是苏佩里想象中的归宿。苏佩里是我的偶像,是英雄。而七七七班机的机长查哈里是个什么熊呢?有人说,要等有关班机的黑匣子找到、内容破译了,最后有正式结论了,才能明了。但是,无论如何,七七七班机是在他的手中失踪的。在高高的天空飞翔也是查哈里的爱好。是不是飞翔中的查哈里认为,七七七班机消失于印度洋,才能体现他的真实和完整?让自己消逝于蓝天碧海,是他查哈里想象中的归宿?
愿苏佩里和他的小王子永驻人间。愿《玄机》能顺利成书。我茂森林的偶像,是圣埃克苏佩里。他对我影响很大。他的小说,对我的小说《玄机》影响很大。他和他驾驶的飞机失踪六十多年之谜,与七七七班机失踪,大同小异。这是我为何在《玄机》前言中写苏佩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