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初稿的长篇小说《玄机》是感情戏。因为,七七七班机的乘客中,有多对夫妻、情侣。如今,感情戏,能吸引读者、影迷、网民。大家喜欢感情上的怀旧。对我们大家来说,最珍贵的东西,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友情和爱情。七七七班机上有二百多名乘客,他们的人间蒸发问题,对其家属来说,是最大的不幸。于是,乘客家属要回忆、怀念。虽然这些怀念是痛苦的、但这怀念必定是久远的。其中,一定有不少青春和童年的回忆。这是我们正常人类已失去、或正失去、或将失去的最珍贵的东西。
据调查,与《玄机》类似的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在中国重映,走入影院的观众以年轻90后和70、80以及白发苍苍的老人居多。观影过程中,有人拭泪,有人鼓掌,有人欢呼。这观众可分为两批,一批是当年看过泰坦尼克号的老观众,一批是爱赶潮流、爱看电影的新观众:以年轻的90后居多。多年前,那个常陪你看电影的人,是否还在你身边?你将牵着谁的手一起重温经典?想到这,不由让人有那么一瞬间的鼻子一酸,心里好似被什么东西堵了一下。是的。这是大家内心情感的作用。一天转瞬即过,生命越来越短,只有过去了日子越来越长。无论是50后、60后、还是70后、80后都有深刻的怀旧情怀。
《玄机》约有25万字,感情戏占主要篇幅。如果将她拍摄成电影,一定叫座。因为在今天这个越过了温饱的需要、继而追求更高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时代里,我们除了在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外,开始珍惜与留意那些名利无法换来的情感丝缕。沧海桑田,物逝人非。只有生命,能留下点滴痕迹。当大家从七七七班机失踪的突然震惊中慢慢悠悠醒来时,也将开始关于生命和财富、爱情和物质、真诚与虚伪、现代与蛮荒,等等,沉重的思考。最先进的七七七班机,为什么突然消失?是不是消失在原始蛮荒的南印度洋?长篇小说《玄机》要回答很多问题:哲学的、科学的、感情的、战争的,经济的、生活的等等。
乘客上了七七七班机:这是长篇小说《玄机》中的一个片断,这部长篇小说,着重描述群体共有的情感记忆符号。通过对特定环境与行为的细节描写,构建大家近期对七七七班机的集体思考与归纳、或许是启迪。将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起来,将痛苦与欢乐联系起来。于是,老一辈和新生代产生共鸣和大量认同感。
另一方面,从感情上说,老Z,因儿子小Z在七七七班机上,当然希望看到这架飞机能以完美的方式再度呈现。于是,老Z有了很多幻想:七七七班机成功迫降在一个荒岛上。接下来,飞机上的乘客顽强地在原始生活中拼搏,等等。或许,他的有关思考中存在不少悬疑。这些,是长篇小说《玄机》的翅膀。于是,在长篇小说《玄机》中,很多镜头因其强烈的炫丽、因其视觉效果的丰富,而引人注目。在机场,在出发大厅,手握帽子和围巾,亲人告别的动作,还微微地在脑际转动。紧接着,在脑际留下的、是班机在夜色中轻轻起飞:万劫不复的航程在屏幕中展示,笼罩在读者心灵的深处。镜头掠过泰国湾,那片夜空、已变得阴森恐怖、宛若纠缠不清的迷宫。长篇小说《玄机》,表现的大场面好像快速前移镜头,能给你带来极强的眩晕感。它的众多全景镜头,会相当庄严、壮丽、深远,企图引领世纪的新潮。长篇小说《玄机》的后半段,南印度洋的偏僻、辽阔,荒岛、残酷的空难、海难,会给你带来深沉的哲学思考。在机长的精致操纵下,这架班机的先进性得到最后的充足、病态的展示。慢慢悠悠,它飘浮、沉没。接着,慢慢悠悠,它在读者心中,长久地飘浮、沉没。
这部长篇小说,为什么叫《玄机》?是不是《玄幻班机》的简称?是的,这是《玄机》内涵之一。实际上,玄机,有“天机”的意思。如,《红楼梦》第一回:“此乃玄机,不可预泄。”三是,微妙的机宜、计策。
唐 《剑门赋铭》:喋血誓士,玄机在握,分命貔貅,陈为猗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任你关防严且密,何如一弹破玄机。四是,指阴谋。《再生缘》第二九回:为甚么,伤天害理弄玄机。五是,天赋的灵性。
唐 《因话录·商上》:汧公
之子也,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六是,有悬空深奥之意。
唐 《道家四首奉敕撰》之三:金炉承道诀,玉牒启玄机。《五灯会元》: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明 《商调集贤宾》套曲:清心读道书,高谈穷妙理,这其间早已悟玄机。
苏佩里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书中主人公小王子为寻求爱、力量和知识遍游天上人间,作者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奇瑰多姿的画面,仿佛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部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诗情画意,并向人们开启了儿童心灵世界之一隅。圣埃克絮佩里开辟了许多新的富有诗意的主题,如:航空、沙漠、地球空间、星星、宇宙等,这是他的功绩。他创作的特点是,总是围绕着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他的代表作《在沙漠中心》(选自《人类的大地》第七章第六节)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初一下第22课。文章讲述在1935年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之中,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在他失踪后的数十年间,法国人从未放弃对他的寻找,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寻找委员会,但一无所获。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头像被印在50法郎面值的纸币上。除了飞行员的身份外,他还是享誉世界的作家,其童话著作《小王子》已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成为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之一。圣埃克苏佩里的神秘失踪,也成了世界文学史的一个谜。
1900年,圣埃克苏佩里出生在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从小就喜欢探险,21岁时到空军服役,在部队学会了驾驶飞机,并深深迷上了飞翔。从部队退役后,为了能重返蓝天,他加入了一家航空公司。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驾驶一架小型的飞机,穿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为当地人投递邮件。每天与日月星辰做伴,自由翱翔,正是他向往的生活。
圣埃克苏佩里沉湎在飞行的快乐中,完全忘了潜伏在沙漠中的危险。不久后,当他经过撒哈拉沙漠上空时,飞机尾部突然冒出滚滚浓烟,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随时可能机毁人亡。他凭着丰富的飞行经验,沉着应对,最终迫降成功。可是,当他双脚刚刚落地,还没来得及庆幸,随即又陷入了绝望。四周杳无人烟,耀眼的黄沙漫无边际,他孤身一人,绝不可能走出沙漠。经历了多年冒险生涯,这一天的事也许早在他意料之中。他干脆静下心来,细细整理这些年的飞行日记。幸运的是,三天后,搜救人员发现了他。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决定用笔写出自己的飞行感受。非同寻常的高空经历,赋予了他独特的视角:“人类只有生存在一个大部分由山、沙漠、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这上边,宛若生长在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生长。文明像夕阳余晖一般脆弱,火山喷发、海路变迁、风沙肆虐都可以使它瞬间即逝……”这些文字一经发表,就受到许多朋友的追捧,这让他感到既意外又惊喜,由此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一生写了6本书,都与飞行有关。正如他所说:“我首先是个飞行员,其次才是作家。”
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国难当头,圣埃克苏佩里毅然应征入伍。然而,当时的傀儡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与希特勒和谈。大失所望之下,他离开了部队,辗转到了美国,于是,童话《小王子》诞生。虽然远离战火,但他仍在密切关注国内局势,等待时机重返前线。1943年,他怀着满腔报国热情,重新加入法国空军,成为44岁的超龄飞行员。
就在他失踪一个月后,巴黎迎来了解放。如同他笔下的童话故事,圣埃克苏佩里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仿佛只为飞行而生,几次在高空遇险都死里逃生。战争即将结束,他却从蓝天上消失了。这又给全世界的“小王子”迷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没有人知道,在那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直到1998年,一位渔民在马赛外海发现了一块飞机碎片。2000年5月,一名专业潜水员在马赛附近海底70米处发现了一架飞机残骸。两年前在同一地点,有渔民曾捞上来一个刻有SAINT-EX(圣埃克絮佩里)字样的手镯。据潜水员说,飞机残骸散落在1公里长、400米宽的地带。结合那枚手镯并与其它42架在法国南部坠毁的P38飞机比照,判定这架只能是圣埃克絮佩里曾驾驶的飞机。
法国文化部宣布,圣埃克絮佩里死于飞机坠毁。他的死因、过程和失事地点一直不明,成为历史悬案。1944年7月31日上午8点。波尔戈机场。一个飞行的好天气。圣-埃克苏佩里刚乘着吉普车到来。前一晚,他在一家餐馆里通宵宴饮,他的床没睡过,还是铺的好好的。黎明时分,他在做完弥撒后吃了一顿实在的早餐:几个煎荷包蛋、黑咖啡。而后他就在这里,在他轻巧的“莱特宁”飞机的脚下。
然后将在高空做长达几小时的侦察飞行。
44岁的圣-埃克苏佩里一夜没睡,显得很疲惫。他身上有8处骨折,那都是之前在坠机中留下的,包括颅骨下部撞在岩石上所造成的一条很深的裂缝。此后,他的身体一直僵硬而疼痛,并伴随着间歇的偏头痛和眩晕。今天无疑是最后一次飞行了,他谢绝了别人的替飞,因为他不想呆在一边,受到保护,像个懦夫。圣-埃克苏佩里曾非常接近死亡,死并不让他害怕。他深信自己等不到战争结束,他已经作好了“离开”的打算,但得在执行任务时“离开”。圣·埃克苏佩里在登机前让勒内·加乌瓦伊帮最后一个忙:答应转交一只放手稿的手提箱。那情形就象在立遗嘱。他们紧挨着坐在一起,心潮起伏,两个飞行员像男子汉一样哭了。
8点45分,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着他那轻巧的“莱特宁”冲入了10000米的荒凉高空......
这是他的第九次飞行,也是他的最后一次飞行。下午3点,在波尔戈机场,勒内·加乌瓦伊一边看表一边来回踱步。他知道,再过半小时,编号233的“莱特宁”的燃料就要耗尽了,也就是说圣·埃克苏佩里,他的好朋友就要失踪了。在飞行记录本上,只有一个简短的记录:圣-埃克苏佩里--执行南部高空飞行拍摄任务。未归。几十年来,人们满足于这一简短的判决和几千页的推理假设。因有11000架飞机被击落,它们中仅1943年到1945年就有500架坠落。在10000米的高空飞行的飞机可能会掉到哪里了呢?人们搜集证据,检查报告,计算,搜寻……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
1998年9月7日,渔民哈比·贝纳莫尔在海上打捞到一块发亮的东西,他没有把它重新扔回大海。他的老板看了一眼这块东西,看到有字,就把这块东西清洗干净,发现上面刻着:“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龚苏萝)-C/O雷纳尔和希区柯克公司-纽约第四大街386号”。这是他的姓名、送他首饰的妻子的名字,出版英文版《小王子》的纽约出版商的地址。毫无疑问,他们找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手镯!
此后,一些机械师、商人、历史学家、渔民、潜水员、学者……开始了打捞。他们最终找到了。在2003年9月打捞上来几块相当于飞机十分之一机身的残骸。圣·埃克苏佩里曾表示:“我将双手合十安息在地中海。”剩下的不过是一些细节的问题,但已经不重要了。有人说圣·埃克苏佩里有“死的愿望”,他很久以前就接受了死亡。他已经全选好了:时间,地点,方式。
但也有后续说法是在渔民发现手镯后,2000年5月,一名专业潜水员在同一地点的海底发现一架飞机残骸。结合那枚手镯并与其他42架在南部坠毁的P38飞机对比,专家判定这架飞机残骸正是圣埃克苏佩里失踪时驾驶的飞机。由此圣埃克苏佩里失踪原因确定,死于飞机坠毁一说成立。但坠机原因仍不明了。专家猜测可能飞机被敌军击落,也有可能撞上不明物体,还有人从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中猜度,他因抑郁而自杀。
2004年4月7日,法国文化部宣布,一个水下打捞小组在同一海域发现了一架双体P-38战机的残骸。打捞出水后,研究人员根据找到的飞机编号,终于确定这正是圣埃克絮佩里当年的座机。但机身上没有弹孔,螺旋桨也没有变形。圣埃克絮佩里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如何会在晴朗的白天驾机失事、是未解之迷。
后来,德国的一名前纳粹飞行员里佩特在2008年3月出版了《圣埃克絮佩里:最后的秘密》一书,64年前的的秘密终于揭晓。1944年7月31日,里佩特驾驶战斗机在法国土伦到马赛沿线巡逻,突然发现一架法国侦察机。这种本应该在高空飞行的侦察机,此时竟降到了2000米的高度。机会稍纵即逝,里佩特不假思索,立即向侦察机俯冲过去,猛烈开火。侦察机中弹起火,拖着滚滚浓烟坠入大海,飞行员没有跳伞。
二战结束后,里佩特渐渐得知,圣埃克苏佩里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失踪的,而且飞机型号相同。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年击落的那架法国侦察机,遇难飞行员正是圣埃克苏佩里,确凿无疑!里佩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悲伤地说道:“如果我当时知道侦察机上的飞行员是圣埃克苏佩里,我绝不会开火。”
里佩特也是个“小王子”迷。早在学生时代,他就读过圣埃克苏佩里的书,书中描写的飞翔世界,令他深深着迷。他把圣埃克苏佩里当做偶像(里佩特,你这个倒霉的家伙。茂森林恨你),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飞上蓝天,自由翱翔。里佩特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希望有机会亲眼见到心中的偶像,虽然他明知道,这也许只是一个幻想。不可思议的是,战争竟让他们在天空相遇了。
茂森林我喜欢《小王子》和他的作者。
一位飞行员因飞机故障,降落在撒哈拉大沙漠,梦幻般地遇见了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小王子:
请给我画只绵羊……
我喜欢看落日。
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
你知道……我的花儿……我对她负有责任!她是那么柔弱!她是那么天真!她只有四根微不足道的刺,用来抵御整个世界……
6年后,他伤感地讲述了与小王子梦幻般的相遇,小王子与一朵玫瑰花、一只狐狸、一条蛇的故事。
每个人可能都有两颗心,两重身,一颗坚韧、理智,苦苦挣扎在低微的尘世,另一颗柔软、感性,诗意徜徉于高高的云端。或者如弗罗伊德所说,一个是本我和自我,是本能和理智,另一个是超我,是良心、规范和理想。
生命短暂,而欲望、抉择太多,磨难、羁绊不断,于是人的两个身份常常冲突、分离、遮蔽,难于以一颗单纯的心看待世界,理解世界。
人生如花开花落,我们无法选择,只有感恩。但如何活着、如何死去,我们可以选择。人的一生,当然首先要为生存而争斗,为当下和个体而奔波。但还应当有梦想、有取舍,还可以为了真、爱、美而勇敢地追求。
世界虽大,其实很小;心很小,其实很大。
个人的行动,一个接一个,组成了他的未来。
这,就是我茂森林对《小王子》的归纳。
四十四岁的苏佩里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我认为,他的事迹和文学作品在延续他的生命。当我阅读他的小说时,总觉得他没有死。他继续活在这些优秀的小说里。
他1928年发表小说《南线邮航》,获得好评,此后又发表了4本小说和1本散文,题材多与飞行有关,但他内心是位诗人。
在高高的天空飞翔的苏佩里才是幸福、充实、真实、完整的苏佩里。而且,消逝于蓝天碧海,才是苏佩里想象中的归宿。
愿苏佩里和他的小王子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