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玄机》8追真相

标签:
马航370失去联系扑朔迷离机长杂谈 |
分类: 小说《匪夷所思的370班机》 |
777班机失联事件,牵动着全世界的心。过去了8天,二十多个国家出动搜救,雷达、军舰、卫星,等等,都动用了,靠谱的消息还是不多。有网友调侃,岛国一直在否认,越国一直在发现,中国一直在路上,媒体一直在猜测,连巫师都出动了。777班机,你到底去哪儿了?
777航班自3月8日上午失联,有关方面的新闻发布会开了无数,几十艘舰船,几十架飞机,几十颗卫星立体搜索,但给人的感觉,离解开谜团,好像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接下来,在飞机发动机厂商罗尔斯罗伊斯、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等相继推出更多数据、信息后,“一直在辟谣”的有关方面姗姗来迟,公布了其军用雷达监控信息和飞机与卫星最后一次联系的时间(上午8时11分,和原先公布的1时30分差了6个多小时),并宣布结束南海搜救,重新评估部署。很显然,如果此说准确、而不再被“辟谣”(事实上有关方军用雷达监控信息有所发现,是已被“辟”过一次谣的),就意味着前期,各国搜救力量其实是围着几个错误地点,白忙了整整一周。在此期间推出大量报道、分析的中外传媒,和依靠这些传媒、“二传”获取信息的公众,其分析、推理和判断,自然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靠谱,才怪。如今有关方面已由总理出面给出了最新说法,指定了航班失联事件的唯一官方发言人。有关方信息发布和事件调查的主体,已正式由航空公司过渡为联邦政府,这或许多少缓解了信息混乱、自相矛盾的局面。但从场面看,很难指望有关方随后的信息公布和调查进展,能体现出更大的开放度,和更高的效率。时至今日,根据最新信息画出的客机可能到达范围,已差不多可以涉及小半个地球。此前白忙了一周的各路人马,今后的按图索骥,只怕是更令人头疼。谁也不知道,这些最新信息中是否“掺了沙子”,已经被折腾到神经脆弱的媒体和公众,是否还将继续被折腾下去。
回顾过去的一周,人们不得不承认,此前许多言之凿凿、看之成理的分析、推断,如今都成了文学创作。尽管如此,当新的线索传来,许多人仍忍不住自己的推理冲动,要继续做自己的“业余福尔摩斯”,浑不顾还热乎着的前车之鉴。
冷静回顾一下,便可发现,迄今人们所能获得的、较可靠的进展,无不建立在确凿、权威和充分的信息基础上。而这些信息,是经科学分析、反复核实后陆续披露的,包括飞机发动机厂商罗尔斯罗伊斯、和海事卫星组织方面的证据、线索,均是如此。岛国方面姗姗来迟的军用雷达信息,同样是在这些第三方数据揭晓后,才发生的。
如果说,任何推理和分析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信息和数据上,那么这些信息和数据就目前的情况看,只能来自更多的第三方的披露,接下来,由各路搜救人马去探究、去发现。此时此刻,面对会辟谣的岛国的信息,和差不多快扩展成世界走廊地图的“航班可能航迹图”,媒体也好,网民和公众也罢,都必须按捺住涌动的焦躁,向科学要真相,让脚踏实地的调查着陆。事实上,时至今日,我们真的别无选择:一架先进的777客机在万米高空瞬间消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它至今踪影飘渺。
茂森林长期从事飞行员工作,接下来,长期研究飞机空难问题。这次,在初期,也被777航班客机的高空消失,迷惑了。被有关军方雷达信息的隐瞒不报,迷惑了。设计先进的777客机上,有三种独立运作的通讯系统: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ircraft Communications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高频和甚高频无线电系统,以及应答机系统。在它们面前,MH370航班波音777客机,在万米高空,竟然奇迹般失去联系,竟然没有一丝踪影?初期,只有有关军方,在那里沉默,揣着有关的信息装糊涂。于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被世界上各主要航空公司所应用。飞行员可以通过这种系统将机上情况随时报告给航空公司、地面空管人员以及使用这一系统的其他飞行器。
除了有两套比较先进的“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外,777客机还配备有两套高频无线电、三套甚高频无线电通讯系统,这五套无线电系统,都是常规的无线电通讯方式,且都是独立工作的。
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民航客机上还配备有一种“秘密”的通讯工具——应答机(Transponder)。在飞行过程中,地面航空管制员会通过无线电通知飞行员、分给他应答机代号。如:“马航5101,应答机0363”,飞行员就在飞机上手动输入应答机代号0363,之后航空管制员的雷达屏幕上就会正确显示该飞机的身份信息。
四位数字的应答机代号,其中一些组合,带有特定的含义,如,当一架飞机遇到被劫持的情况,飞行员只要在应答机上手动输入“7500”,地面空管的屏幕上就会显示这架飞机被劫持的信息。如果飞行员输入“7600”,则地面就会知道飞机遇到了通讯故障。
飞行员手动输入应答机代码,只需花2秒钟的时间。三种通讯工具独立工作、互为备份,马航飞机失去联系之前,竟然毫无征兆和消息,这的确是神奇,也可以说,是自欺欺人。
777班机,是一种双发宽体客机,采用的是来自通用电气、罗尔斯·罗伊斯以及普拉特·惠特尼这三个厂家生产的发动机。不论是哪个厂家,777配备的都是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可以在起飞以后30分钟,爬升到30000英尺的巡航高度。如果马航MH370航班是在起飞45分钟后失联,那飞机应该是在万米高空。如果一个发动机停车,另一个发动机足够维持飞机飞行;即使两个发动机都停车,777客机利用势能滑翔,也可以在方圆150海里范围内活动一会儿。
即使三种通讯方式全部失灵、飞机在空中失去动能,飞机从万米高空自由落体下坠,也是需要一些时间才会坠毁的。
即使两个发动机都停车,正常飞行员,也有足够的高度和时间,来处理空中发生的特情,至少可以操纵飞机俯冲,增加速度、滑翔一段距离,正确操纵飞机水上迫降,以尽量减少撞击的损害。因此,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这是十分蹊跷的。
即使是遇到机械故障,飞机在水面迫降或已经坠毁,飞机上的应急定位发射机(Emergency Locator Transmitters),也会自动发射求救信号。而至今未能有任何方面得到确切消息,说接收到有关的信号。
如果是飞机被劫持的话,777也是非常独特的一种劫持。美国911事件以后,要想劫持一架客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从911事件中吸取的教训之一,是民航客机的驾驶室(cockpit)的安全性得到提升。目前,绝大部分航空公司的驾驶室都已安装了带有密码确认的安全门。
网上近期盛传的失联航班驾驶员曾邀请乘客进入驾驶室一事,除非是驾驶舱内的飞行员的主动行为,否则驾驶室外的人,要强行进入,是很困难的。在很短时间内要完成,更是不可能的。
现在很多航空公司飞机的驾驶室都带密码锁,门外的人如果要进入,必须与驾驶室内的人“对暗号”,如验证失败就无法进入。如果飞机当时遭到劫持,劫持者很难进入驾驶室。就算劫机者进入驾驶室进行威胁,飞行员在劫匪的眼皮底下使用应答机通风报信,劫机者也不会知道。
至于飞机遭遇恐怖袭击、爆炸一说,虽不能完全排除,但爆炸后,必然会留下大量碎片化的残骸,马六甲海峡和越南南部海域都是国际繁忙的航运通道,多个国家连日搜索,竟然一无所获,实在蹊跷。当然,七天后,大家都知道,是岛国开了一个很大的国际玩笑。这,将在世界航空历史上,留下一笔:岛国“坑爹”,这一点,将长期流传。
在一个涉及200多人生命的巨大的灾难发生后,面对世界,知情不报,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吗?至今,我们一无所知。在没有得到合理解释之前,我们也将在沉默中等待。失联航班乘客的家属,现在知道了有关方的无赖,又能如何呢?欲哭无泪,欲告无门。
8天之后,我们才开始接近真相,归功于外国媒体对真相的追问。这8天里,中国无数的媒体在关注此事。某报一直在微博上忙于煽情。许多所谓的市场化媒体在忙着“祈福”,甚至点蜡烛。也有不少努力追问真相的媒体和记者在丽都饭店彻夜未眠,有去了岛国的记者,在发布会上守候。这些,都应肯定,应该向他们道声辛苦。
但当媒体逼问出部分真相后,我们不得不遗憾的说,在这次事件中,有的媒体暴露了自己的软肋。
这软肋的暴露,大家可容易地找理由:长期的特殊定位,导致部分媒体不善于思考。中国是支持媒体“走出去”的,但这次走出去的中国媒体,显然不知所措。8天中,除了当发布会的传声筒和一次一次“先传谣、再辟谣”之外,有的传统媒体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
有的媒体,除了会抒情、开发布会之外,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劳,进行了追问、质疑、挖掘,但是这追问、质疑、挖掘的方向错了。
将发布会上听到的声音再传播出去毫无价值。对空难来说,发布会的功能完全能被一个微博账号实现。去听发布会的经过过滤的声音、谎言,有什么价值呢?
这样说,媒体中为此付出了辛劳的记者会感到委屈。其实,没什么好委屈的,知耻而后勇,先从自身找原因:追问真相,方向在哪里?
在这方面,记者要向中国海军参与搜救的官兵学习。中国海军参与搜救马航失联飞机行动的舰和官兵,在向马六甲海峡前进。海口舰,预计15日20时抵达海峡以东海域,永兴岛船随后也将赶赴马六甲海峡划定海域。
海口舰,配有潜水员和救生钓竿、攀爬网等施救设施。在泰国湾海域持续搜索70多个小时之后,根据搜救行动调整方案,海口舰14日20时开始驶向马六甲海峡,抵达后将与担负中方现场协调船的“海巡31”船会合,根据统一安排展开搜救行动。
鉴于有关方发布了新的信息,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正与有关海上搜救机构进一步沟通、核实详细情况。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优势,根据马方提供的数据,结合前一阶段我国搜救舰船的搜寻情况,加强研判,制定科学合理的搜救方案,重新调整部署我方搜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