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一个城中村工地的奇遇

标签:
奇遇生活美丽家乡杂谈 |
分类: 茂森林9古玩收藏文学作品集 |
啊呀,宋元时期的精美瓷片出土了,而且是大量的!更加可喜的是,至少有十件完整无缺的瓷器被人挖出,静悄悄地走了……有人边挖边唱:
戴头灯、扛锄头、背布袋,地下有宝,实实在在,-------
于是,翻墙进工地挖宝的人,越来越多,--------
工地围墙外,是风景如画的马路,围墙内,是热闹和亢奋的挖宝人群!夜晚10点后,寻宝的人,静悄悄地聚集在这,他们戴着头灯,扛着锄头,肩上还斜背一个布袋。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土层中的瓷器、瓷片。
这个地方每天晚上人很多的,一挖就是一晚上,挖了好久了。前天,我的一个邻居(市民蒋女士),嫉妒我发了一点小财,给媒体热线打电话,说,这个建筑工地上,有人挖出了不少宝贝,听说值很多钱。宝物,归国家所有,不应该就这么被人随意挖走。实际上,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昨晚,我运气不好啊,东西,挖到了不少,但是,除了瓷片还是瓷片。我与区文物局长边交谈边往前走。今天如果能出一件完整器就好了。我一定带头,主动交给文物局!说罢,到了工地,慢慢腾腾戴上头灯,细心地用锄头在工地的东面挖宝。文物局长说,普通居住区的老地层下,瓷片多的是,文物局收不了那么多,收藏家们辛辛苦苦,收藏一点瓷片,藏宝于民啊,是可以的。文物局的人,每天要来看看,转悠半个小时,就走了。这里不是古墓,不是窑址,不是古文化遗址。
一个小伙子在翻墙头,我认识他。小伙子姓吴,二十五六岁,河南人。他没有带锄头,只是来看看,观察一下:土层中有价值的东西多不多。小伙子神秘地对我说,完整器不多,昨天晚上只出了一件完整器:执壶,北宋武昌青山窑的,十万元级的。他每个小时来一次,是来工地收购古瓷的老板。只有他这种人,怕文物局长。
这里是一个地下工程的工地,约七八百平方米的施工面上,堆着高低不等的泥土,有8米左右的落差。一束灯光就是一个人,五六个人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单独挖着,声响很小,彼此之间偶尔有交谈声。
夜幕深沉,越来越多的人来了,到这个“致富工作平台”来寻宝。“这是南宋的,没有什么价值,最多只能卖一两块钱。”一个内行的人在评价一个刚出土的瓷片。“这个黑陶还不错吧,很老了,工艺差一些,如果你要,1000元拿走。”
晚11点半,这个工地上至少有30人在挥锄挖宝,不少人已经小有收获;到次日零点半,工地上的人数暴增至80~90人,这时的工地上已经是头灯一片了;凌晨1点许,挖宝人近100人,几乎每个人的布袋里都已装了些瓷器、瓷片。
黑的是土,白的是瓷片,随便踢一脚,随手翻一块土,都能找到一两片大小不等的瓷片。顺着土层断面从上往下看,能清楚地找到各个年代不同风格的瓷片。经过一两千年的挤压,绝大部分瓷器都已经被压碎。
“哎呦,碎了,碎了。”一声惊呼,引来了不少围观人,一件被断代为北宋的葵口碗瞬间变成了瓷片。
这个挖宝人姓杨,是个体户,他找到的这个断面可能是当晚最好的风水宝地。“可惜了,这里的土被压得太实了,混凝土一样硬,不然今晚我就可以有大收获了。”他说,在这个工地挖了近半月,他看到的出土完整器已经超过十件,包括碗、盆、碟和素烧观音。
近百号人,分别来自江西、安徽和河南。有的,三五人组成一组,获利后平分。单个掘宝的,自己既是打工者又是老板,能碰到一件品质较好的完整瓷器,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