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骂游客婊子的成因分析

标签:
导游服务婊子云南旅游杂谈 |
分类: 茂森林9杂文集 |
|
这几年物价在不断上涨,而我们的收入一年一年地在走下坡路。一个做了十几年导游的女士说,她从1999年开始从事导游工作,那时带团每天有40元至50元的补贴,一个月下来,能带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团。那时也有购物项目,但我们跟游客的关系却很融洽,彼此相互信任。不像现在,游客一上车就跟导游有对立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时我们带游客去购物的地方,是正宗的当地特产,价格与市面上相差无几,有的甚至比市面上还要便宜,游客们购物时个个心甘情愿、满载而归。哪像一些地方的旅游指定购物店,商品价格高出市面上至少一倍。
以前有一些旅行社曾尝试过聘请专职的导游为己所用,但后来都被迫取消了。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导游的流动性太大,无法有效监管。旅游的淡旺季十分明显,旺季时一家旅行社导游的需求量可达上百人,淡季时却只需要几个人。对导游而言,淡季时如果只在“一棵树上吊死”,可能一个月都接不到一个团,如若挂靠在多个旅行社下,接团的机会就更多,收入自然也会高一些。
不少游客在报团出游前往往会货比三家,哪个旅游团价格便宜就参加哪个团,报名前丝毫不考虑服务、品牌等,到头来不满意又四处投诉。
“零团费”就是团费只够成本甚至低于成本。为了补足成本后赚钱,旅行社往往在自费项目、购物和一些额外的附加费等方面设置消费陷阱,诓骗、变相强迫游客消费。
尽管《旅游法》明确规定,不得强迫游客购物,但如何界定“购物”,却十分困难。一趟旅游牵涉到吃、住、行、娱、乐,特别是境外游,取证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如果导游的薪资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根治“购物”恐怕只是一句空话。
美国导游属于自由职业者,绝大多数靠服务所得的小费为生。在法国,导游根据一定的比例收取固定的佣金。他们购物店里的商品质量可靠、价格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