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写世界音乐史:西周曾国墓考古成第九大奇迹

(2013-07-05 08:16:28)
标签:

史话

曾国

西周

古墓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古玩收藏文学作品集

 

 

改写世界音乐史:西周曾国墓考古成第九大奇迹

 

 

湖北随州文峰塔曾国墓的重大历史内涵

湖北随州文峰塔曾国墓的重大历史内涵

改写世界音乐史:西周曾国墓考古成第九大奇迹

 

    西周曾国墓考古可成第九大奇迹:将中国历史从战国早期前推500年,到西周早期!2013年7月3日,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的二期发掘成果,揭开了神秘面纱:数个大型马坑和大量精美随葬品初露端倪,南方地区首次发现西周马坑,或将改写西周历史,将还原3000年前的曾国贵族面貌。

    本次考古,发掘出10批3000年前的马的骸骨,是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马坑。其中一个大坑中的马,均为成年公马,最大14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11岁,平均身高1.4米,品种来自于中原地区,这,不仅彰显墓主人经济实力雄厚,也显示西周时期中原地区有广泛的交流。

    叶家山曾侯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八组,于2011年1月发掘,出土陶器、铜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各类文物达739件套,其中青铜器多达325件,器形有鼎、簋、爵、觥等,同时出土了部分原始青瓷。发掘的墓葬皆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最深达9.7米。

    叶家山墓地为高等级贵族墓地,规格和规模在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首屈一指。该墓葬年代比曾侯乙墓早500余年,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确,都为迄今湖北考古发现之仅有。

    2012年4月13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1年度)揭晓:湖北省叶家山曾侯谏家族墓入围。但是,现在看来,叶家山曾侯谏家族墓的考古成果,有可能成为奇迹:今天,在这里,发现了成套编钟,还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了彩绘青铜器。大家拭目以待:叶家山曾侯谏家族墓的考古成果,将改写历史档案。尤其是改写西周的历史档案。西周曾国墓考古可成第九大奇迹:将中国历史从战国早期前推500年,到西周早期!

    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市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前期的考古中,发现墓葬65座、马坑1座,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文物739件套,青铜器325件,其中74 件青铜器上刻有铭文,总计400余字。墓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最深达到9.7米,其“深埋”特点,为西周葬俗所特有。

    青铜器中,见有“曾侯”、“曾侯谏”的铭文,国属明示为曾,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同时,墓葬排列有序,显然经过布局规划。据规格和铭文初步判定,其为曾侯谏的家族墓葬。

http://www.hb.xinhuanet.com/2013-01/19/114424383_31n.jpg

图为:带有随国铭文的青铜器——戈
    “随”字在此应作为国名来理解,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姬姓古国,其中心区域位于武汉以东地区的今随州市,“大司马”是古代掌握兵权的官员,“献有”是人名,戈是此人的兵器。以前,有史料记载随国是古代汉东地区的第一大国,但长期以来,在古随国的辖境内,却不见随国铜器出土,接下来,竟然几次发现曾国铭文铜器。关于曾国和随国,近些年来,有过激烈的讨论。不少人认为“曾是曾,随是随,二者不可混同,也有历史学家提出:曾和随是“一国两名”。后来,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先生在其撰写的《曾国之谜》中,首倡“曾随合一”说,该学说在如今学术界占主导地位。“曾随合一”说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国家几个名字的情况很多,古代国家,常以一个国家的首都所在地命名,加上从上一辈传下来的国名,一国多名的情况很常见。带有随国国名的青铜器,目前发现了一件,且是在曾国的墓葬中,与一些曾国青铜器一起被挖掘出来的,这,显而易见,能说明一些端倪,为李学勤先生首倡的“曾随合一”说,提供了情报。
    叶家山古墓墓地的规格和规模,在长江流域屈指可数,是自曾侯乙墓之后,近30年来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叶家山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确,均为湖北过去考古发现之仅有,学术价值非常高。

    前期,网上在热炒,湖北省想修改简称!因为,湖北省的现有简称鄂,容易与同音字恶混淆,修改成楚呢,也不好,因为,楚的同音字有丑!在湖北的人民群众为一个简称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最新的考古成果帮了大忙:叶家山,文峰塔,擂鼓墩,形成了曾国王侯的历史链条!这三地的曾国王侯墓,客观地证明,这个曾国,至少存在了500年。那么,将湖北简称为曾,岂不是相当好?

    2011年1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叶家山墓地的第一阶段发掘工作中,发现墓葬65座,车马坑1个。出土陶、铜、瓷、玉石、漆木等各类质地器物739件,其中青铜器达325件,不少铜器上铸有“曾侯”及“曾侯谏”的铭文。有关的专家学者从出土器物断定,此墓地时代为西周早期的曾侯家族墓地。

    此前,有关曾国墓葬及曾侯铜器,时代早的只到西周晚期,晚的则到战国,如1932年在安徽寿县朱家集散堌堆出土的两件曾姬无鄦壶,1978年在随县擂鼓墩发现的曾侯乙墓,都是战国时期的墓葬。1976年在湖北京山苏家垅发现的曾侯墓,从出土铜器断定,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一座墓葬。叶家山墓葬比苏家垅的要早200年左右。所以,这一发现,对曾国史的研究,相当重要。

  叶家山曾侯墓地发现前,从湖北省西北,到河南省的西南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周代的曾国青铜器,西周时的曾国,应在这个地区。从叔姬霝簠(或称曾侯簠)、曾子原簠及曾姬无鄦壶看,西周晚期的曾国应是姬姓国。叶家山家族墓地的曾侯,是西周早期曾国君家族墓地。叶家山墓地,除大墓里出土的有铭铜器为曾侯所作外,其它墓里出土的铜器上的族徽,有16种之多。这16种族徽中,有些是商代特别活跃的大氏族,如(或释析子孙)、(冉)、戈、吴(作形,应为子字)、鱼、守、亚离(亚禽)、(朿)、鸟(亚俞)等(参见《殷周金文集成》)。这些族徽所显示的氏族,应是商代的氏族。有这样多商代氏族的族徽聚集在这个曾侯的周围,可见这个曾国同他们有较为深厚的关系。在西周早期同商代的十多个氏族有着深厚关系的诸侯,在商代也应当是一位诸侯,只有这样,才具有如此关系网。而在墓底铺朱砂、随葬铜器的觚、爵,也具有商代的风格,这进一步显示了这个王侯同商代的联系。在商代也确有个曾国。在殷墟甲骨文里这个曾国的“曾”字与叶家山墓铜器铭中曾侯的曾字,字形相同,所在地理位置也大致相同,所以,叶家山所埋葬的曾侯,应是商代曾国的后裔,且受封于周。

    除了上述考古资料外,现存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关于曾国的记载,当然,也没有曾国都城的记载。以前,考古学界怀疑这个“曾”国可能是文献中的“缯”,位于河南的缯关。

    叶家山墓群,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曾侯相关的一处家族墓地。在发掘的这批墓葬中,5座墓葬出土的铜器都发现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根据墓葬规格和出土铭文,初步判定,这五座墓葬可能为曾侯谏墓、曾侯谏夫人媿氏墓、曾侯谏之子白生或其夫人墓。

    接下来,考古人员在叶家山墓地周围,又新发现了9处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其中,庙台子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面积达30万平方米,有城墙、壕沟和大型建筑基址的遗迹,应当是西周早期的一个重要古城,是9处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中面积最大的。叶家山墓地与庙台子遗址相距不足1公里,初步判定,叶家山墓地的主人当与庙台子遗址有关,庙台子遗址可能是西周早期曾国都城之所在,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国王侯的家族墓地。这一发现也证实,“缯”与曾无关,曾国的政治中心,应在以庙台子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随州叶家山,文峰塔,擂鼓墩。

    自曾侯乙墓发现后,长期以来,有关曾国问题的讨论不绝于学界。有关曾国的来源和始封问题未成定论,以前,有的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周灭鄂后而立国。现在好了,叶家山墓地铜器铭文表明,西周早期不仅有曾国,且已称侯!看起来,有一个时段,鄂国和曾国,是并存于中原的两个古国。西周早期,曾国并不大,但随着鄂被周消灭,姬姓曾国迅速扩展,成为替代鄂国的名副其实的大国,也就是曾随合一!从这种意义上说,如今湖北省的简称,有了三种选择:鄂,楚,曾!因鄂的同音字有恶,楚的同音字有丑,于是,曾,成了湖北省简称的最佳选择。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上刻有大量铭文,填补了多项历史空白:曾国也就是随国,曾随合一,至少存在了500年!这,进一步填补了历史的空白。

    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了彩绘青铜器,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大家拭目以待:叶家山曾侯谏家族墓的考古成果,将改写历史档案。尤其是改写西周的历史档案。西周曾国墓考古可成第九大奇迹:将中国历史从战国早期前推500年,到西周早期!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称:“这些新发现的编钟是西周早期的音乐器具,比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要早500多年,它们的发现有望改写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约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