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解读一香港机长表演超低空飞行
(2012-12-21 15:34:23)
标签:
香港机长超低空飞行杂谈 |
分类: 茂森林9航空安全分析文集 |
此时此刻,资深飞行员的正确操纵方法是,轻轻稳定驾驶杆,稳住机头,严格保持规定的超低空高度,紧贴海面向突击目标飞去,成功躲过“敌”雷达,接下来,“敌”目标隐约凸现在海面上。攻击!霎时,“敌”阵地一片火海,超低空突袭成功,英雄飞行员驾驶飞机顺利返航。
就是在目前的信息战时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超低空飞行,也是紧贴实战从难从严的高难险课目,这是相当管用的低空破防、超低空突袭的“克敌制胜”战法。避开雷达监视,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地突然地突破敌方的防空体系,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突防方法。
歼击机和强击机的实战及演习结果表明,出航高度100米时,被地面雷达发现的概率比1000米时降低70%。若地面使用40mm高炮,在1000米高度飞行,飞机被击毁的概率,与300米时相比,高17.5 %。由此不难看出,超低空突防对于歼、强击机飞行员执行战斗任务是何等重要。
然而,一系列飞行难题接踵而至:山谷飞行气流湍流很强,山风分布不均匀,飞机在湍流区飞行,会在短时间内失去控制。远海飞行观察地标范围小,罗盘指示误差大,观察外界过多更可能让飞行员产生错觉……
如何操练,才能既保证安全,又达到预期训练目的?
问题催生思路,思路创新模式。针对超低空飞行难度系数高、风险大等特点,飞行员们要学习研究相关的理论,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要召开飞行研究会,要开展以防迷航、防鸟撞、防错觉、防撞山撞地坠海等为重点的技术研究和特情研练。
远海飞行时,飞行员容易产生错觉、山谷飞行时,飞行员容易产生怕撞山的紧张情绪,这需要飞行员在必要时进行自我心理疏导。超低空飞行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但超低空飞行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少数飞行员中,曾出现“超低空飞行低不下去 ”的尴尬局面。如何才能做到远海飞得出去、超低空飞行高度降得下来?只有在紧贴实战的环境中摔打锤炼,让飞行员经受心理、生理和战斗技能上的考验,才能锻造出胆大心细、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敢打必胜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过硬战斗品质。
一次,进行远海超低空飞行时,一个飞行员担负僚机任务,训练一开始,他就有点发懵:直线飞行时,我前面的长机怎么会带坡度飞行?飞机转弯飞行时,长机怎么在下降高度?俯冲时长机怎么往海里“钻”?后来,通过自己的航姿系统仔细判断,才知道这是他自己产生了错觉,此时此刻,要坚信长机。
事隔两周,一段“Asia's World City”客机在西雅图极低飞的片段在YouTube流传。片中可见客机在波音厂专用跑道约30呎的上空掠过,没有放下机轮,一度飞过路旁的灯柱,恍如贴地飞行。在场人士为这难得一见的“飞行表演”欢呼喝彩。
调查后发现,机长事前未获得管理层批准,属擅自进行的飞行表演。据悉,机长当时信心十足,评估天气情况后觉得没有危险,遂来一次低飞让众人开开眼界。
虽然客机安然飞抵香港,国泰管理层却认为事态严重,无法容忍机长不按程序、罔顾乘客安全的个人主义行为,接下来,勒令Ian Wilkinson停职,数日后将他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