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内,网上在热炒,湖北省想修改简称!因为,湖北省的现有简称鄂,容易与同音字恶混淆,修改成楚呢,也不好,因为,楚的同音字有丑!在湖北人为一个简称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最新的考古成果帮了大忙!
湖北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地的考古发掘,已经有了阶段性重大成果:2011年1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墓地的第一阶段发掘工作中,发现墓葬65座,车马坑1个。出土陶、铜、瓷、玉石、漆木等各类质地器物739件,其中青铜器达325件,不少铜器上铸有“曾侯”及“曾侯谏”的铭文。有关的专家学者从出土器物断定,此墓地时代为西周早期的曾侯家族墓地。
此前,有关曾国墓葬及曾侯铜器,时代早的只到西周晚期,晚的则到战国,如1932年在安徽寿县朱家集散堌堆出土的两件曾姬无鄦壶,1978年在随县擂鼓墩发现的曾侯乙墓,都是战国时期的墓葬。1976年在湖北京山苏家垅发现的曾侯墓,从出土铜器断定,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一座墓葬。叶家山墓葬比苏家垅的要早200年左右。所以,这一发现,对曾国史的研究,相当重要。
叶家山曾侯墓地发现前,从湖北省西北,到河南省的西南地区,先后出土了大量周代的曾国青铜器,西周时的曾国,应在这个地区。从叔姬霝簠(或称曾侯簠)、曾子原簠及曾姬无鄦壶看,西周晚期的曾国应是姬姓国。叶家山家族墓地的曾侯,是西周早期曾国君家族墓地。叶家山墓地,除大墓里出土的有铭铜器为曾侯所作外,其它墓里出土的铜器上的族徽,有16种之多。这16种族徽中,有些是商代特别活跃的大氏族,如(或释析子孙)、(冉)、戈、吴(作形,应为子字)、鱼、守、亚离(亚禽)、(朿)、鸟(亚俞)等(参见《殷周金文集成》)。这些族徽所显示的氏族,应是商代的氏族。有这样多商代氏族的族徽聚集在这个曾侯的周围,可见这个曾国同他们有较为深厚的关系。在西周早期同商代的十多个氏族有着深厚关系的诸侯,在商代也应当是一位诸侯,只有这样,才具有如此关系网。而在墓底铺朱砂、随葬铜器的觚、爵,也具有商代的风格,这进一步显示了这个王侯同商代的联系。在商代也确有个曾国。在殷墟甲骨文里这个曾国的“曾”字与叶家山墓铜器铭中曾侯的曾字,字形相同,所在地理位置也大致相同,所以,叶家山所埋葬的曾侯,应是商代曾国的后裔,且受封于周。
除了上述考古资料外,现存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关于曾国的记载,当然,也没有曾国都城的记载。以前,考古学界怀疑这个“曾”国可能是文献中的“缯”,位于河南的缯关。
叶家山墓群,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曾侯相关的一处家族墓地。在发掘的这批墓葬中,5座墓葬出土的铜器都发现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根据墓葬规格和出土铭文,初步判定,这五座墓葬可能为曾侯谏墓、曾侯谏夫人媿氏墓、曾侯谏之子白生或其夫人墓。
接下来,考古人员在叶家山墓地周围,又新发现了9处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其中,庙台子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面积达30万平方米,有城墙、壕沟和大型建筑基址的遗迹,应当是西周早期的一个重要古城,是9处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中面积最大的。叶家山墓地与庙台子遗址相距不足1公里,初步判定,叶家山墓地的主人当与庙台子遗址有关,庙台子遗址可能是西周早期曾国都城之所在,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国王侯的家族墓地。这一发现也证实,“缯”与曾无关,曾国的政治中心,应在以庙台子遗址为中心的聚落群,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随州。
自曾侯乙墓发现后,长期以来,有关曾国问题的讨论不绝于学界。有关曾国的来源和始封问题未成定论,以前,有的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周灭鄂后而立国。现在好了,叶家山墓地铜器铭文表明,西周早期不仅有曾国,且已称侯!看起来,有一个时段,鄂国和曾国,是并存于中原的两个古国。西周早期,曾国并不大,但随着鄂被周消灭,姬姓曾国迅速扩展,成为替代鄂国的名符其实的大国!从这种意义上说,如今湖北省的简称,有了三种选择:鄂,楚,曾!因鄂的同音字有恶,楚的同音字有丑,于是,曾,成了湖北省简称的最佳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