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青花的杯具

(2011-09-06 17:13:47)
标签:

观点

生活纪录

瓷器

古玩

青花瓷

收藏

七律

黄冈

文化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元青花的杯具

元青花的杯具

元青花的杯具
    我们国家规定,官方的文博专家、鉴定家不能收藏文物。像元青花这样的国宝,大部分秘藏在博物馆的库房,专家也很少有时间上手。这种专家学者,不在收藏第一线、缺少经验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对于民间新出土的元青花,这种专家学者认知程度自然有些滞后。国营体制,也导致博物馆的部分专家缺乏责任心。他们把真的看成假的,不用负责任,不像民间藏家,一定要弄清问题。民间收藏家的经验是花钱买来的,一位在北京开店的收藏家说,他光上当交的学费,就花了1000万。另一个收藏家说,许多古瓷鉴定专家,对景德镇仿古瓷心存恐惧感,多年来把看不懂的古瓷全推到景德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仿制品身上。据景德镇仿古人士透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少数商人把出土的古瓷给专家看,说是他们的仿制品,然后再把他们所谓的仿制技术大肆宣扬。这些专家不明真相,相互传说:景德镇的仿制技术已经到了真伪难辨的水平。专家学者上当了!历来的文物收藏业中,专家的意见代表着国家,体现出绝对的权威,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市场经济使得民间的文物收藏异军突起,甚至与国家文物收藏双峰并峙。这是一些墨守成规的专家们难以接受的,于是他们产生了一些偏见:嫉妒有实战经验又有众多元青花藏品的收藏家,面对现实,他们气鼓鼓的,于是利用职权,或利用工作之便,对收藏家的元青花说不,哪怕这种做法会让这些元青花流失海外。于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被专家学者搞得身份不明。识货的抢它,不识货的就说它是高仿品、践踏它。这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被外国的元青花专家和收藏家渔翁得利,这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已经有不少精美的元青花瓷器,因此流到国外。遇到国宝不认识,把真品鉴定为赝品,是造成国宝外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这是为文物走私出境开辟了绿色通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