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我近期内收藏到的元青花八思巴字瓷器!它高二十六点六厘米,腹径二十一厘米,肩部,有简洁的苏麻离青图案,腹部的四面,有四个大字,有两个福字,同时有两个更大的八思巴字,为汉字拼音!底部涩胎可见胎料中有麻仓土,底沿有内斜削,有火古红!这种用八思巴字为汉字拼音的文物,相当罕见!目前,只发现有极少的蒙汉字对译的诏旨刻石和瓷器!有的文物上,只有八思巴字,如,我收藏到的另外一些元青花瓷器就是如此,其中一个元代瓷罐上,用青花料写了五个八思巴字!有的朋友也收藏到元代八思巴文字文物,于是,他们想学习研究这种古老的文字,其中,有一个朋友,曾多次给我发留言,打听有关事宜!下面,将我知道的情况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八思巴字,是元世祖忽必烈命吐蕃萨迦首领八思巴国师,依据藏文字母创制的蒙古字,用以拼写蒙古语,兼用译写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至元六年(1269年)颁行,原称“蒙古新字”,后又定名“蒙古国字”。学者习称八思巴字。因字母上下拼写,形成方体,又被称为蒙古方体字。元朝法令规定,凡蒙语和汉语的皇帝诏旨、宣命答付、省部台院印信、牌符等均用蒙古国字拼写,为官方的法定文字。元朝灭亡后,此种文字逐渐废弃,成为需要学者专门研考的民族古文字。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书写八思巴字的元代石刻、印信、牌符、钞币、铜权以及瓷器、铜镜等,在各地时有发现,八思巴字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八思巴字文物的考释,已是元代文物考古的重要领域,对八思巴字的释读也随之成为从事元代文物考古工作不得不面对的课题。2004年,《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增订本的出版,不仅是对历史学、语言文字学的贡献,也必将受到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欢迎。其中第四编,是依据各种八思巴字碑文和《百家姓》,编辑的八思巴字与汉字对应的字汇。
考古发现的八思巴字译写汉语的史料相当罕见,为元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首要的工作便是对八思巴字的正确判读。由于八思巴字的释读实属专门之学,故而直接影响着文物考古工作者及历史学者对相关史料的识认和利用。作为民族古文字的八思巴字的研究,涉及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和文物考古等诸多领域。该书增订本新增的第三、第四两编属于语言文字学的范畴,对于文物考古及史学工作者考释八思巴字文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存八思巴字译写汉语的文物,有蒙汉字对译的诏旨刻石和瓷器,有的文物上,只有八思巴字,而不像《百家姓》那样兼书汉字。如要准确释读八思巴字,还原为所译的汉字,当然首先需要理解八思巴字字母的拼写方法。但八思巴字作为一种拼音字,不能区分同音汉字,也不能标示声调以区分四声,需要研究者仔细鉴别。八思巴字所反映的元代汉语语音是一种介于古汉语与现代以北京音为基础的普通话之间的所谓古官话,与古音和今音各有异同,需要研究者留意。《蒙古字百家姓》乃汉人学习八思巴字的简易读本,以单字注音,与实际读音较为接近。
元代八思巴字文物的考释,涉及多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不能简单地依据某种字书的对照。在没有对译的汉语资料时,尤其需要对文物的性质、元代的有关制度、社会历史背景等,作多方面的历史考察。尽管如此,文字的音释仍是基本的工作。《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增订本汇集了供参据的原始文献、前人的音韵研究成果和可供检索的字汇,可以说是从事元代历史和文物考古研究的必备之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