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青花瓷人物故事纹赏析

(2011-07-01 20:11:01)
标签:

杂谈

收藏

历史

分类: 茂森林9古玩收藏文学作品集

元青花瓷人物故事纹赏析

元青花瓷人物故事纹赏析












    现在,国内外的元青花收藏家,常对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津津乐道!很多人知道,元青花中的人物故事纹瓷器最值钱!物以稀为贵,要知道,目前发现的人物故事纹元青花,全世界只有十几个!

    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与元杂剧有关!元杂剧的内容分为历史故事、爱情故事、仙道隐逸、诉讼公案四大类!很多人知道,上述前三类,能对应元青花瓷器的部分人物故事纹!

    元青花人物故事类题材纹饰与元杂剧结合的原因有四:一是元杂剧中的形象生动,人们喜闻乐见,这些故事便于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二是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许多文人参与工艺创作,推动了绘画等艺术水平的发展,元青花故事画就是其中之一;三是元代工匠制度,使匠人只能专心于匠作,而将人物故事搬上瓷器也可使这类商品获得好的效益;四是元青花瓷器纹饰中的故事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元代汉人的心态,如,歌颂圣君贤臣,借古讽今,希望政治清明,怀念故国;歌颂民族英雄,痛斥卖国贼,希望尽早摆脱亡国奴的地位;歌颂纯真爱情,赞扬婚恋自由,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有情人都成眷属;揭露社会黑暗;羡慕神仙隐逸,希望得到自我解脱等等。另外,元青花人物故事图中的人物造型、服饰、鞍马、猎鹰、车、器具、配景,借鉴了元代建安虞氏出刊的《全相平话》插图!

    苏秦衣锦还乡的故事,元杂剧和《全相平话》插图中都有,这个故事在当时的人民群众中,也广为流传!因此,元青花人物故事纹中,有苏秦衣锦还乡,就理所当然了!元杂剧《苏秦还乡》(又名:冻苏秦),还有名为《黄金印》的杂剧,也是以苏秦为题材的作品。历史上,真实的苏秦有两次还乡,他的第一次还乡,相当寒酸,第二次才是衣锦还乡!元杂剧《苏秦还乡》应当说是长篇,两次还乡都唱了,形成强烈对比,更有戏剧性!

    苏秦当年四处游说失败后,钱也花完了,人也憔悴了,“形容枯槁,面目犂黑。归至家,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不做饭,父母不搭理他,狼狈不堪。整个家庭成员对苏秦集体无语,冷落和漠视。苏秦决心发愤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中国古代“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就是从苏秦这儿流传下来的。后来,苏秦成功游说了燕王、赵王,被他们重用,衣锦还乡,带着随从,车马旗帜在家门外聚集,好不威风!父母听说苏秦回来了,急急忙忙清理房子,打扫道路,急急忙忙出门迎接。苏秦的妻子不敢正眼看着今日成功的丈夫,她认真倾听丈夫的话,生怕漏掉一个字。当年不给他做饭的嫂子,匍匐在地,爬到苏秦身边,向他道歉。苏秦问:嫂子,你前后两次待我,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嫂子说:因为你现在地位尊贵,还那么有钱。苏秦听后,仰天长叹:人穷了,父母都不认儿子;富贵了,家人都害怕自己。世态炎凉啊,一个人遇到这种世态,对权势富贵怎么能不重视呢?有关苏秦的戏剧,大部分是以揭露世态炎凉为主题,说他自幼熟读经书,满腹经纶,初次出门求官,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还乡,到家后受到家人百般羞辱!于是,他自强不息,重新发愤苦读,博学多才,用自己的知识分析研究天下大事,终于一鸣冲天,飞黄腾达还乡,于是家人又百般奉承云云。苏秦是战国时代有名的谋略家,按照元代杂剧中的说法:苏秦和张仪是少时同学,结拜兄弟,一起“收拾琴剑书箱,上朝进取功名”,经过一番曲折,苏秦凭着胸中豪气三千丈,笔下文才七步章,经多年不畏艰难,奋斗不息,谋略在胸,勇敢地持万言书见六国帝王,插宫花,饮御觞,终于功成名遂。通过苏秦的故事,戏剧家想告诉观众:读书人要像苏秦那样刻苦,读书破万卷!戏里苏秦的故事,是“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活写照,它暗示:你只要书读得好,就有可能成为人上人,很威风!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这种观点有片面性!

    元代文人心情灰暗之极,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这种颓唐心境的绝佳写照。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许多不甘寂寞的知识分子选择了一条既能渲泄其知识情感,又能养家糊口的道路,那就是溶入民间,用原来为帝王将相和高雅文化服务的生花妙笔,创作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元杂剧,就是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这种文艺形式无拘无束:天上地下,神仙鬼怪,古人今人,帝皇将相,市井小人,均能入戏。其题材之丰富,情节之洒脱,内容之广博,为当时瓷器工匠们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

    在元青花瓷器上,能找到较多的元代杂剧人物故事纹,这说明当时此种装饰题材的应用相当广泛。其中著名的也是广为人们所熟悉的作品,当属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元青花人物纹梅瓶《萧何月夜追韩信》。另外,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于马致远的元曲,它现收藏于日本的一家博物馆!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一件元青花人物大罐,取材于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另一大罐取材于无名氏《逞风流王焕百花亭》。还有一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也应归入此类。该罐上画了唐王李世民骑马在前,尉迟恭托单钢鞭在后,一小校手持王旗随行。此罐历来被称为“尉迟恭救主”,实际上,该典乃关汉卿所作元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该情景出自其第三折:李世民为单雄信所追,尉迟恭赶来单鞭迎战单雄信,于马上夺得长槊,驱走敌将而救回唐王。藏于江西丰城博物馆的一件元青白釉透雕人物枕,器型仿戏台彩棚,四面分雕《白蛇传》中的“借伞”、“还伞”、“水漫金山”和“拜塔救母”四个场景。该枕为我们提供了两条非常重要的历史证据:一是元代杂剧的演出方式,二是《白蛇传》的成型年代:此枕上的雕塑,已明白无误的证明,在元代,杂剧“白蛇传”已成型,并广为演唱。

    几年前,我收藏到一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瓷壶,因当时搞不清图上的人物是谁,是什么故事,我就潜心研究!工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终于搞明白了,是苏秦衣锦还乡,见上图!它的坯料中有麻仓土,它是元代青花釉里红!它高二十七厘米,最大腹径二十厘米,是白釉,是苏麻离青料!从上图可见,画家的笔法流畅生动,画技高超,画面疏密相宜!当年的画家是画气不画形,于是,烧出的瓷画就明快!诗云:青花浓淡出毫端,绘就瓷坯画面宽

 



 元青花瓷人物故事纹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