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整理:唐代黑石号沉船宝藏


标签:
转载 |
对“黑石号”的打捞始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从2000年开始对打捞文物进行整理。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宝藏落户狮城 2002年,国内文物界获悉了“黑石号”的简况,立即引起高度关注。南京博物院张浦生先生曾感叹:“黑石号”是个罕见的宝库,其中的宝藏内涵丰富,数量庞大,保存完整。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扬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提出了购买意向,但黑石号打捞文物开价4000万美金,并提出宝藏必须整体购买,另外根据合约,探海公司拍卖宝藏所得必须与印尼政府分享,分配方案未达成一致,使宝藏未被推出拍卖。新加坡“圣淘沙”机构(SentosaLeisure)先购买了被打捞文物的数年展览权,随后筹资购得这批贵重文物,被打捞文物于2005年分批完整落户狮城(新加坡的别称),系酒店业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后人捐出巨款,协助圣淘沙休闲集团筹资以3000余万美金购入;虽然这批重要文物未能被中国国内购藏,但最终落户于华人文化圈的新加坡仍属幸事。船只结构之谜根据李艾华文引述的陈玉秀(曾参与打捞工作)介绍,黑石号船体保存完整,沉船底部破损的大洞推测为触礁所致,沉没地,海床结构为粘土而非岩石,满载的船只激起海底粘土并被掩埋形成保护层,船上运载的大部分陶瓷储存在广东烧造的大堆中,大堆中多装运长沙窑瓷器和铅条、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