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五代的两种名贵瓷器

(2010-10-13 22:56:04)
标签:

唐钧

梅瓶

秘色瓷

青花瓷

唐代

铜雀砚

文物

古玩

拍卖

杂谈

分类: 茂森林9散文集

 

 

    关于唐钧瓷

    陶瓷研究者把唐代晚期的花釉瓷器称之为“唐钧”是十分恰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它视为是钧瓷的初创作品。唐钧是花釉彩斑艺术的产物。唐钧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器物造型丰满庄重,以日常生活实用品为主。施釉方法大多是采用在色彩较深或较浅的底釉上饰以与之色彩对比强烈的另一种彩色斑块。这种利用不同金属氧化物呈色不同的原理,较为成功地掌握了两色釉技术,形成了唐钧独特的艺术风格。唐钧在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的这种大胆成功的探索,突破了唐代以前陶瓷生产制作中“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使陶瓷的制作逐渐向多彩化装饰方面发展。钧瓷在北宋成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也是与唐钧的这种先导作用密不可分的。宋代钧窑的匠人们也正是在不断总结前人制瓷工艺成就的基础上,借鉴唐钧彩斑装饰工艺手法,精心制作,推陈出新,终于在青瓷体系中异军突起,烧造出了驰名中外的宋代钧瓷铜红窑变釉。由于宋代钧瓷铜红窑变釉的稳定烧成及其复杂的窑变工艺,使钧窑跃居诸窑之首,并且在民间也享有极高的声誉,直到金、元时期,历经战乱之害的钧瓷其烧制仍风靡于世,窑口也遍及全国。这样,钧瓷自唐代开始初创,历经北宋、金、元数百年的烧造历史,都清晰地为我们展现出钧瓷的发展脉络。因此,唐代晚期装饰技法趋于成熟的花釉瓷器应被视为钧窑的前期产品。所以收藏家把唐代釉瓷器称为“唐钧”。钧瓷的“始于唐盛于宋”之说也由此而来。

  关于柴窑器

  五代十国是一个短促的时代,但陶瓷制作工艺仍有发展,尤其在青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周显德皇帝世宗柴荣曾在郑州附近设立御窑烧制宫廷用瓷,世人称之为“柴窑”。后人对柴窑的产品赞誉为“雨过天晴器”,釉层滋润细腻有细纹,技艺精绝,为诸窑之冠,因此世有“片柴值千金”之说。荆子久在《钧窑考证》中对柴窑曾有比较详尽的记载:“柴窑之起源,由于五代之末,周世宗柴荣之御窑。柴荣为五代之令主,文事武功,概有可观……军政余暇,兼好制作器物,至于设窑烧瓷,尤为其精神之所专注,特设专宫以理御窑事物,使其完善之筹备。训工选料,经过多时,已达于任何造色瓷品无所不能的地步。”“迨赵宋灭周,柴窑工匠无所归,遂群趋钧州而经营钧窑”。可惜的是,由于记载不详,至今也未曾找到柴窑窑址,也未曾见到过传世实物,这样就很难了解柴窑产品的真实面目。但是可以推断,柴窑精良的瓷艺随着战乱后窑工大量涌入禹州市,会对钧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于柴窑,过去的陶瓷专著,曾有不少记述。清朱琰《陶说》中说:“后周柴窑,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时督瓷官吏请示青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这)般颜色作将来。”清陈浏《陶雅》云:“宋钧之无紫而有异光发现者,盖仿柴天青之佳品也,何必玫瑰紫始为悦哉!今以月白俗名污之,谬妄甚矣。盖世人俚语,不知世有柴窑者也。”又云:“钧窑有紫、青两种,青者俗谓之月白,实渊源于柴周之雨过天青。”民国许之衡《钦流斋说瓷》中说:“钧窑之天青色者,肆人呼之为月白,盖仿柴之雨过天青也。”中国历史博物馆傅振伦先生在《陶说注释》中也谈到:“明已有‘片柴值千金’之谚。传世品除见于高澹人《宋钧窑瓶歌注》、王渔洋《香祖笔记》外,还有《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七颂堂识小录》,但窑址迄今尚未发现。”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赵青云、许天申在《钧窑的兴起及其工艺特征》一文中说:“柴窑这种精良的瓷片,也为北宋瓷业的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

    相传钧窑原为柴窑故有工匠所组成,所制器物已较柴窑为优。而且钧窑与后周显德时在郑州设立的柴窑相距不远,迨赵宋灭周,此窑工匠无所依归,遂群趋禹州经营钧窑是有可能的。但迄今尚未发现柴窑旧址和器物,尚不能定论。柴窑的真相,有待考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