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2012-05-03 01:03:11)
标签:

转载

分类: 大家过招


 

 

更新:这又是啥字?

==================================================================================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邦,田地上栽种的树苗,并非如当今一般绿化美化,而是围绕封界限所栽,界限以内即为“邦国”,可见“邦”就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当时为名词。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拜。左为手,右为页,页即头的形象,表示举手至头而拜,其本义为恭敬的礼节。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不,作花萼足之形,后来这个本义消失了,后世多用其假借义,作否定副词用。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答案——濒。右边是页,即人形所示;左边是涉,表示两脚过河——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即为人走近水边要渡河的意思。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般。与今天的含义不同,此字在甲骨文时期,与“食”有关。左边是一个类似盘子的器皿,右边是一只正用勺子取食的手,此时,“般”的含义即为以勺子在盘中取食。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答案的确是“班”,此为会意字,表示两块玉石之间的一把刀,即用刀分玉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分发”。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八”。它是会意字,表示一个东西被分成两半的样子,所以八即分的意思。此字的本义在后世消失了,被假借成为数字的意思。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果然简单——驳。左边是一匹头朝上的马,马的右边是“爻”,表示马身有交错的花纹。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霸。这个字的本意,是每月最开始所见的月光,充满了温情和美好。后来此字假借为伯,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敝。此字让人想起一种古老的洗涤方式,在河边的青石上用光滑的棒槌捶洗衣服,其右侧的“攵”的本义就迎刃而解大概即是如此。而左侧的“巾”自然是衣物的意思。那巾上的两点呢?有人解读为捶洗时四溅的水花,不过从此字的本意来看,似乎解读为从衣服上掉下的残线和败絮要好得多。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避。这个甲骨文告诉我们:晚商普通人在街道上行走时,如果遇见商王小辛的时候,一定要转过身去以回避。我们在避字中看到,一个人正在面壁,为什么?因为商王小辛正好路过这里。所以甲骨文避字的本义是迴避。而最左边的部首“辛”,本义则是指商代的王——小辛。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白。这个字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光为白,因此这个字为“白”字,其本意为白颜色。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答案是个“兵”字。社科院军事所专家洪源说:兵是武器、战士、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这个字最初的形象是“双手持斤(斧)”的形象,并不是今天我们看来的“丘”和“八”。兵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作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是兵法。兵法乃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智慧,如今已经运动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发答案——是个“冰”字。它是一个会意字,从水,从仌。仌即右边这部分偏旁,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发答案了——箙或备,你想到了吗?解释一下:这字的甲骨文看起来是许多箭放在开放式的架子上的样子,实际上如今含义为盛箭器具的“箙”字仍有原来的意思。不过,这种架子可以立即抽出箭发射,有随时备战的意思,因而发展成预备、准备的“备”字。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一下答案——宝。在甲骨文里,这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在屋子里有一贝壳。贝壳产于海边,既好看又难得,因此人们将它作为货币。此外,甲骨文宝的写法,还有里面有稀罕的一串玉的,跟现在的写法类似。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公布答案——狈。许多字典中解释说,这是一个象形字,象狈之形,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何此字的组成却是一只狗和一颗贝壳呢?有学者认为,以贝壳夹狗尾,是晚商时期驯化狗的一种方式,使他在挣扎中失去野性。因此,这个字可能最初表示的就是驯化狗的一种方式,后来被借用到命名一种动物上。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发答案了!这是甲骨文的“败”字,以棍棒打海贝之状,海贝因为稀罕,可以用来交换东西,是为贝币。虽然坚硬,但还是会被破坏的,一旦敲碎了,其价值就不存在了,没有比这刚糟糕败坏的事情了。早晨说的两个部首,其中一个是上次“教”字旁边的棍棒,还有一个便是贝壳,在贪、婴字里都有。

 

[转载]学习甲骨文系列(B)——更新中

 

从今天发的甲骨文“败”字,举一反三一下,以下三个字都有“贝”的“部首”,第一个是买字,即用网捞到海贝之状,贝可以买到东西,因此捞贝就是表达买的意义。第二个是“赖”字,作贝放在紧紧捆住的袋中状,是可以信赖以应付不时之需的意思。第三个是“贮”字,是将海贝存贮在柜中,可见贝之珍贵。

中国地区发现的海贝产于印度洋及南海岛屿附近的暖水域,是南方向北方,或者沿海向内地交换物品的重要商品。在北方内陆地区,并不能轻易到手,因此广被接受为有价值的东西。商代早期的墓葬虽然经常有海贝陪葬,但是平均起来不过每座慕3枚而已,这表明至少到商代,海贝还是十分珍贵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