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2) (安徽 徐而缓)
(2011-07-04 00:27:46)
标签:
井黄帝帝尧安徽徐而缓文化 |
分类: 最后的茅屋 |
第一次认识“井”,是在外婆家门前。那口井由街里街坊们共用。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命中注定用青砖砌着,用大石头条圈着,用中间凿了大圆孔的白石头围着,大家都将一只只系了绳索的木桶扔下去,将一桶桶清水吊上来。在这儿,“井”与“水桶”是亲兄弟。用竹篮是打不上来水的,所以,中国人常说“竹篮打水一场空”---我想,这个俗语,就是源于水井吧!
小时候,课本里有一篇《红井》---从此,我们知道一个道理:吃水不忘挖井人。
山顶洞人找到洞穴,继而学会了挖洞、挖窑洞,因此,人类逐渐学会了造房子。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会我们挖井的人是谁呢?
从平行掘进,到向下深挖,虽然只是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但人类的这一逆向思维,用了2000年左右的时间。据说,黄帝发明舟车,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会了人们挖井,因为黄帝帮助大家解决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难题,所以,大家推举他为氏族头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黄帝自己教会人们盖房子、造舟车、挖井,看来,这一家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确实很大。《周书》记载“黄帝穿井”“尧民凿井而饮”,井的产生,标志着远古先民开始积极利用地下水资源,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前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有了“井”之后,人类的贪婪得以更进一层,坐井观天的人类开始想入非非,他们在地球上打了几个小洞,就以为“人定胜天”。不过,自从有了井,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害怕干旱和少雨。
古代中国,地表水分布不匀,旱涝无常,洪水泛滥,加上自然界的污染,使老祖宗们的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水,经常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而凿井不仅可以灌溉庄稼,还可以使人们不管是在阴天、雨天、晴天,都能汲取到清洁水、放心水、安全水---这在当时,绝对是一大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