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谷流泉--曲水流觞(安徽 徐而缓)

(2010-08-26 21:00:48)
标签:

西安

潜山

天柱山

长安雅集

文化

分类: 走南闯北

           山谷流泉--曲水流觞

                 安徽 徐而缓
山谷流泉--曲水流觞(安徽 徐而缓)             日本人在玩“曲水流觞”的游戏
山谷流泉--曲水流觞(安徽 徐而缓)                         日本绘画作品中的“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在我们中国古代,是一件文人墨客人人均会的一大雅事。当然,要看到这种雅事的盛况,也许只有在日的本京了。

  但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安徽天柱山的“山谷流泉”一带,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文人墨客,云集于此,诗词唱和,自得其乐。这其中,就不乏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李公麟、王安国(王安石胞兄)、王安礼(王安石胞弟)等人,当然,还包括同时期的其它一些文人。

  “觞”是古代盛酒的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当然,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这种陶制的觞,因为比木杯重一些,的怪,游戏的时候,要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

  北宋年间,苏东坡、黄庭坚、李常(苏东坡的舅舅)、李公麟(北宋第一画家)、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等人,曾在皖山(今安徽天柱山)山谷流泉举办这种聚会。

  清风徐来,空谷回音,人来花不语,鸟鸣山更幽,真所谓此中之乐,夫复何极?

  “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民俗。每年的农历三月,文人雅士们云集在弯曲的水流旁边,让侍女、伎女们设酒杯,等这些酒杯流到哪个文人的面前时,谁就取出酒杯,或诗或词,或歌或曲,或笑或哭,或舞或蹈,或颠或痴,据说,这样一番表演,即可除去自身所带的一切邪气或不吉利。时光如棱,斗转星移,一些粗俗的习惯(如麻将)被保留了下来,不幸的是,像“曲水流觞”这样悠雅的习俗,如今反倒难得一见了。这真是中华文明古国的一大悲哀。

  “曲水流觞源于上巳节。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它是我国古代一个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远在秦汉以前的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当时,朝廷专门派专职女巫掌管此事。那么,什么是“祓禊”呢?

  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禊,是指修洁、净身。祓禊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诗经.郑风·溱洧》中就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到了汉时,三月上巳,才确定为节日。每到这一天,官民都去水边洗濯,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后来,这种习俗又进一步演变为临水宴饮。

  最早的“曲水流觞”源于“兰亭聚会”。
  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包括谢安、孙绰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这一儒风雅俗,被人们视为千秋佳话。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书记载,在这次游戏中,有11人各成诗两篇,15人各成诗1篇,,16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

  其实,早在东汉年间,就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王羲之们的这次兰亭聚会,虽然也是举行修禊祭祀的仪式,但主要进行的是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对后世影响很大,于今的绍兴,依然保留着这种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雅趣。

  2010年9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史馆承办的“长安雅集”活动,将在陕西西安举行。届时,全国各地“九大画派”,以及著名的作家、文人、书法家们,将云集西安,我们将见到盛世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曲水流觞”盛况。

                  2010年8月26日 浙江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天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